縣衛生局這次特批,給了黃壇衛生院20個正式工名額,這絕對是破天荒的大事了,一時間衛生系統都震驚了。
後世有一句名言,“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2022年社會那麼發達,就業選擇餘地那麼廣闊,結果那些大學生還是拼命想考公考編。
甚至一個環衛站的編制,引來了30多個碩士博士去爭著考,可見編制的威力有多大。
在1983年,編制更是一樁了不起的大事,為了一個“正式工名額”,老百姓那真是砸鍋賣鐵,傾盡所有,甚至不少女人還甘願付出……
實在是正式工的待遇太誘人了。
有編制的正式工,單位會將職工的一生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一條龍全包了。
等你死了,你的子女還能繼承你的崗位,頂職工作,這就是一個正式工可以吃三代。
如果是大型國企,企業簡直就是一個小社會,裡面供銷社、副食品商店、電影院、醫院、澡堂、學校應有盡有。
而且為了保障工人師傅的生活,什麼物資都是優先供應,那些什麼糧票、油票、腳踏車票、手錶票等等,只有有編制的正式工才有份。
就像越中地區最大的國企,越中鋼鐵廠,裡面甚至有自己的飲料廠和冷飲廠,生產出來的汽水冰棒,那都是優先免費供應給職工們,少量賣給社會上的人。
不說別的,就這個小小的待遇,那真是多少越中小孩子童年的夢想,從小就想進越鋼廠做正式工。
如果是臨時工,不但待遇差很多,鈔票少,待遇還不穩定。
正式工敢跟一把手拍桌子,領導還無可奈何,特別硬氣。
你換了臨時工敢嗎?當心馬上讓你捲鋪蓋滾蛋!
可能單位裡臨時工是幹活最多最累的,但絕對是最底層的,每次升職加薪入D都沒份。
關鍵是這個時代的臨時工退休是沒有“老保工資”的,退休待遇沒份。
所以1983年無論哪個單位,編制都是重中之重,為了一個編制,單位領導與領導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打破頭的事情並不少見。
尤其是衛生系統,因為國家困難,所以放出來的編制越來越少。
像越中地區人民醫院,這麼一家職工一千多人的大單位,每年編制名額不超過20人,其中衛校只能分到個位數。
陳棋那一屆,醫士班只有3個名額,也就是3個人能進人民醫院轉正。
可到了今年,或許是去年的事情做得不地道,人民醫院在醫士班只招1個名額,整個衛校只要4個名額,創下歷史之低。
這還是人民醫院效益好,招人能養活。
像很多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保院、鄉鎮衛生院這樣的小醫院,自己養活自己都困難,那就更不願意多招人了,多招一個人意味著要多承擔一人的工資福利。
當初陳棋剛到黃壇衛生院就被嚴院長給嫌棄了,覺得臨床中專生沒用,要他白養活了。
而且醫院裡,就算當年有編制名額批下來,那都是優先要照顧本院的臨時工,總要給他們一點盼頭。
至於臨時工怎麼樣才能轉正,這裡面的巧妙就多了,說出來可以寫成一本《黑厚學》
你要表現好、你要工作積極、你要群眾基礎好,這些僅僅都是表面。
關鍵是你要捨得……咳咳,否則你啥也不是,你就永遠是臨時工。
有些‘’特殊人才‘’哪怕本院沒有編制,是可以向兄弟單位借的。
比如某位職工她明明在四院工作,想轉正沒名額了,那可以向名額多的二院借一個。
也就是工作在四院,工資也有四院開,組織關係卻在二院,等過一段時間,再以“調職”的方式從二院轉到四院,這就完美避開了編制的限制。
對有門路的人來說,規章之內處處是漏洞,他們有得是辦法鑽營。
現在黃壇衛生院一下子拿到了20個編制,這20個編制就是20個香餑餑,一下子就被衛生系統內的人盯上了。
甚至是黃壇區裡那些“地頭蛇”們也躍躍欲試。
不懂醫學又沒事,只要佔了編製成為衛生院的正式工,去培養一下都可以上崗的呀,文憑又不是硬標準。
有人要塞人,想佔編制。
而陳棋是想拿這些編制招收真正的人才,大力發展衛生院的,這就產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