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彤兒這是第二次走山路,上次為了救秦玉走的是下山的路,只是從未走過這樣長上山的道,更莫說山路略有蜿蜒而崎嶇,一時不察還要被路旁的葎草勾了裙角。
汪彤兒不由佩服起華老先生身體真好,這麼陡峭的山道,他老人家平時是怎麼上下山的。
難怪別人很難相請他,路途太過遙遠。
她哪知道華聞閣看似一副文質彬彬,學問高深的大儒。
實際上他也是個文武齊全之人,二十幾年前他在朝中也是朝廷赫赫有名的內閣一員。
跟如今的謝玉珩一樣,是武能騎射剿匪,文能吟詩作對的能臣!
這點山路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只需要平常人的一半時間就能到達。
華聞閣時運不濟,在他意氣風發大展拳腳之時,先是母親在老家溱州去世,孝順的華聞閣回老家丁憂三年,三年後回到朝中,朝中早就物是人非。他頂住別人的排斥,剛剛融洽進去,哪想到自己一貫身體康健的老父親又是駕鶴仙去······
這麼幾次下來,華聞閣也年近四十,朝中也早就沒了他的位置。
本來朝中大員就排擠他個寒門子弟,哪容他一而再的請假回老家丁憂?
之後嘛,多種原因以致於讓他心灰意冷,請辭回鄉養老······
那時的明正帝還是個六七歲的小皇子一枚,謝玉珩更是還未出世。
那日汪彤兒的生辰宴,秦靜靜伸手抓汪彤兒時,他也站起身來準備出手救她的,奈何慢了一步,被謝玉珩給搶先一步。
秀雲跟在汪彤兒身後,一手拎著食盒,一手拎著裙襬冒著烈日走在汪彤兒身後。
牽著馬的小硯走在最後,小硯頭上戴了個斗笠因此不怕曬,他牽著馬兒緊走兩步到秀雲身後,開口道:“姑娘,你把食盒給我吧。”
秀雲轉頭見是小硯,只見他伸出手來就要接她手裡的食盒,“沒事。”秀雲被曬得的小臉更是紅撲撲的。
“你把食盒給我,這有把油紙傘你拿去,別曬著了。”
秀雲聽小硯這麼一說,心中一暖。
她長這麼大,除了少爺,還從來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的關心過自己。
不感動是不可能的,望著身後一臉誠意的娃娃臉小硯,小嘴喃喃的,竟不知道說什麼為好了。
正在邊往上走,邊四處看風景汪彤兒聽見後面的動靜立馬轉過來頭來,誒,自己真大意了,讓秀雲挨曬。
“走,前面有空地,咱們把食盒裡的糕點解決掉不就行了嗎?”汪彤兒小手指著前面一塊有樹蔭的空地說道。
“少爺,您不是說把這盒糕點帶給華老先生的嗎?”秀雲奇怪地問道。
“不留給他,嘿嘿,咱們就地解決慰勞五臟廟。”
山路本來就難行,還要拎著食盒走那麼遠的山道,為了這盒糕點讓秀雲打不了傘挨曬,不值得。
雖說華老先生愛吃李記茶樓的糕點,下次讓小硯專程買來就行,不在乎這一盒高點。
再說,自己肚子也餓了。
得,就這麼愉快地決定。
在空地休息盞茶功夫,把秀雲手裡食盒的糕點吃掉。
三人又復行了一炷香的功夫,主徑漸漸豁然開朗,山道盡頭是一片開朗舒闊的空地,上建園林精舍,周圍翠竹環臥,白牆灰瓦,好不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