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不斷有梁國的使者前來告急,稱吳楚兩國的聯軍正向著梁國進發,請求速速馳援。
自從吳王劉濞發出那道號稱要清君側的檄文之後,距離吳國最近的楚王率先響應。
幾個月前,楚王在長安險些人頭落地,正記恨著漢景帝呢。
至於其他的藩王,或是還未收到吳王的檄文,或是舉棋不定,都還沒有做出回應。
天下的大勢尚不明朗。
大家都不知道,未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是隻有吳楚兩國造反,還是其他諸侯也會響應。
只有劉榮清楚,最後反叛的諸侯數量是七個。
劉榮此前雖然去過軍營、接觸過兵爭,但畢竟只是娛樂而已。
如今,他隨軍出征,連續十幾天都在馬上長途行軍,身體早就有些受不了了,整個人骨頭都快要散架了。
這一路的長途奔波,對於他這樣一個養尊處優的皇子來時,實在是太苦了。
但是,劉榮還是堅持了下來,拒絕了乘坐馬車的建議。
他現在是個戰士,就應該騎在馬上。
期間,劉榮沒事就跑去和周亞夫、竇嬰、晁錯、李廣、酈寄、欒布等人聊天,學到了不少的軍旅知識,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和這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們把關係搞好了,對於劉榮以後爭太子之位大有好處。
要是太子之爭失敗了,搞一個大漢版的玄武門之變,豈不美哉!
。。。。。。
劉榮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嘴角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身邊的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張次公、蘇建等人,看在眼裡,還以為劉榮餓了呢。
是的,這幾個人都被李廣派了來,做劉榮的親衛。
劉榮的親衛團十分的豪華,不禁人數眾多,而且全都武藝精湛,是大漢精銳中的精銳。
畢竟戰場兇險,劉榮的身份特殊,要是在前線掛了,周亞夫他們回去可不好交代。
衛青等幾個人常常貼身保護劉榮,初步不利。
如今閒來無事,幾個人開始聊天。
衛青道:“此次我必要好好殺敵,建功立業,”
公孫敖騎在馬上,隨口說道:“混個校尉噹噹。”
公孫賀一臉的不屑,“那我就勉為其難,混個將軍噹噹吧。”
其餘三人聞言,哈哈大笑。
蘇建道:“聽說吳楚兩國富庶,我可要好好發一筆財了。”
而張次公只說了兩個字:“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