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春二月甲寅日。
長安的氣溫開始迅速的回暖。
春天終於來了。
照例,在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耕田,以示重農。
當然,只是象徵性的搞一搞,表演而已。
就如同後世某些領導在植樹節植樹一樣,埋點土意思一下就行,並不真的會自己挖坑種樹。
未央宮中,有一塊弄田,大約一畝三分地。
每年的皇帝親耕節目都在這裡進行。
此刻,如同往年一樣,漢景帝正站在弄田之中,手拿耒耜,在地上挖了個坑。
隨後,他放進種子,埋了點土,澆了點水,表演就算結束了。
後面,又會專人負責繼續耕種這片土地,直到豐收為止。
糧食豐收之後,漢景帝還會用這裡的產出的穀物祭祀先祖、社稷。
漢景帝在弄田裡挖坑的時候,薄皇后在一旁種下了一顆桑樹。
這是一年當中,為數不多的兩人相處的時光。
種桑樹的寓意也很明顯,就是重視養蠶織布。
封建社會,普遍重視農業,皇帝和皇后親自表演男耕女織,為的就是激勵天下的農人好好工作。
和往年一樣,漢景帝照例還要在下一道重農詔書。
這道詔書將透過遍佈全國的交通網路,傳遞到大漢的基層,讓每一個大漢的子民都知道其中的意思。
其詔曰:“道民之路,在於務本,歲一不登,民有飢色。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供祭服。詔書歲下,勸民耕織,勤之勉之。”
。。。。。。
伴隨著這道詔書的發出,今天的表演本該告一段落了。
誰承想,這時候劉榮突然跑了出來,攔住了漢景帝。
漢景帝一愣,滿臉問號。
你小子這是要幹啥?
劉榮神秘一笑,道:
“父皇,兩個月前,您囑託兒臣要多留意農耕之事,兒臣時刻銘記在心。”
“最近這些時日,兒臣讀了許多古代聖賢的遺書,探訪了許多民間的種田老人,努力鑽研琢磨改進農具,以求增加糧食產量,頗有些心得。”
“今日父皇和母后親自耕織,為天下楷模。兒臣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將最近研製的一些高效農具獻給父皇。”
“兒臣已經進行過試驗了,這些農具效果很好,能夠極大的提高耕種效率,節省人力。”
“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的話,今年大漢的糧食產量,保守能夠提高三成。”
漢景帝聞言,和薄皇后對視了一眼,眼中全都是不可置信。
什麼農具啊,這麼有用,居然能夠提升三成的糧食產量?
不可能,絕不可能。
自己的這個兒子,怎麼也學會吹牛撒謊了呢?
他哪裡知道,劉榮這還摟著呢。
要是全大漢都能用上他的農具,過去許多不能耕種的土地都將變成沃土,糧食產量直接翻倍都說不定。
薄皇后看了看眼前的劉榮,沉思了一陣,道:
“陛下,榮兒這孩子我是知道的,速來謹慎,從不說大話。”
“不如我們去看一下他的新式農具吧,看看這些農具是否真的有榮兒說的那麼神奇,臣妾還真有些好奇呢。”
薄皇后這是在為劉榮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