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滿臉的焦急,不停的向前張望著,生怕慢了一步就沒有飯吃了。
人群雖然還是有些騷動,但是已經總體可控了。
劉榮遠遠的看著,嘆了一口氣。
人,到了這種地步,就已經與牲畜無異了。
他們聽不懂人話,只能聽得懂鞭打和辱罵。
。。。。。。
正當劉榮想要離開的時候,一個官兵擁戴著一箇中年官員走了過來。
居然是竇嬰。
劉榮很是吃驚。
最近事情特別多,聽說竇嬰不是已經忙的腳不著地了?他怎麼突然來這裡了?
隨即,他醒悟了過來。
竇嬰這是親歷一線,前來視察粥場的情況。
看到竇嬰,劉榮停下了腳步。
他還真有幾句話,想要和竇嬰說說。
竇嬰先是到粥場中視察了一番,口中唸唸有詞,反覆的說著什麼。
身邊人卑躬屈膝,不停的記錄著什麼。
就這樣,竇嬰前前後後、仔仔細細的巡視了一遍,這才離去。
這個粥場,是左內史開設的第一批粥場。
後面還有許多粥場正在籌備中,陸續將要開啟。
哪怕事情很忙,竇嬰還是抽出了時間,親自來到了每一個粥場檢視一番。
要知道,官場中欺上瞞下的事情可太常見了。
裡面的水,深著呢,誰也不知道下面的人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只有這樣親自檢視之後,他才能放心。
。。。。。。
竇嬰視察完畢,準備離開。
他的臉色很難看,短短几天的時間,他好像蒼老了幾歲一樣。
眼中的黑眼圈顯示,他已經好幾天沒有睡覺了。
事情真的太多了,剪不斷理還亂,他片刻不敢耽誤。
救災不比其他事情,稍有失誤,就會餓死許多百姓。
他不敢大意。
每次都是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下,補充精力,然後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
內史一分為二之後,他的工作地域範圍縮小了一般,但是工作量絲毫不減。
此刻,他滿腦子想的都是糧食的事情。
是的,粥場已經開起來了,但是糧食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雖然,漢景帝已經從太倉當中撥出了一部分存糧,用於救濟百姓。
但是,相比災民龐大的數量,這點糧食不過是杯水車薪。
最多能夠維持四五日罷了。
太倉的糧食不可能都給竇嬰,畢竟皇宮、官員們全都要吃這裡的糧食。
接下來,到哪裡去搞糧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