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甲殿,寂靜的夜。
劉榮手捧簡書,正在聚精會神的閱讀著。
雖然劉榮這個人不正經,讀的卻是正經的先秦典籍。
絕不是什麼帶顏色的書籍。
諸君千萬不要誤會啊。
讀到高潮之處,劉榮忍不住拍案叫絕。
“先秦諸子的著作,當真是絕了,不愧是中華文明啟蒙時代的精神導師啊!”
劉榮是個愛讀書之人。
不論前世還是今生,他總是喜歡蒐集各種書籍來看。
所以,他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圖情專業,並在畢業後如願成為成為了帝都一名大學圖書管理員。
終日與書為伴,甚好。
終生與書為伴,甚好。
他始終認為,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前世的時候偶,他常常因為歷史上那麼多著名的書籍都沒能流傳下來而感到傷心難過。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著許多“書厄事件”。
如秦始皇焚書、王莽之亂、董卓之禍、八王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災、江陵焚書、蒙元南下、乾隆禁燬等等,不勝列舉。
這些動亂造成了古代書籍的大量亡佚,後世愛書之人常常為之嘆息不已。
亡佚古書中最重要的就是先秦的典籍。
先秦時代,百家爭鳴,諸子橫出,思想文化空前發達。
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黃金時代,奠定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底色。
可惜的是,先秦書籍經過歷次書厄,流傳到後世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了。
後人們能夠看到的不過十之二三罷了。
如今,劉榮有幸穿越回了大漢,自然要將這些書籍蒐集起來,好好讀個遍。
最近,劉榮每天晚上都要讀上一卷後世見不到的先秦典籍。
心情別提多開心了。
。。。。。。
今天,他讀的是《治政之道》,講的是治國教民的事情。
這卷書剛好是符合他目前的身份,想必以後能用得到。
他讀的很認真。
書寫的真的好,劉榮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當真是絕了。
當看到精彩之處,他情不自禁的吟誦了起來:
“夫有國必有其器,小大守之,則必長以無割。”
“彼庶民,譬之若飛鳥之相次,唯所安之木,夫豈可強哉!”
“故昔之有國者,明政以來之,佈教以撫之。”
劉榮一邊讀書,一邊拍著自己的大腿:“妙啊!”
(大腿情緒很穩定,並表示:我謝謝你啊。)
劉榮讀書的時候,衛子夫總是侍奉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