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宣室殿。
一場盛大且肅穆的朝會正在舉行當中,議題就是漢文帝霸陵被盜事件。
其實準確的說,並不是漢文帝的墓穴被盜了,而是霸陵的從葬坑被盜的了。
從葬坑,又稱陪葬坑、祭祀坑,是指埋葬墓主人生前使用、喜愛的物品的葬坑。
漢文帝雖然是薄葬,但他畢竟是皇帝,各種隨葬品不會燒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皇帝乎?
單單霸陵的一個從葬坑,裡面的珍貴陪葬品就有幾千件。
要知道,這些東西全都是皇家器物,說價值連城都是少說了。
幹這一票,恐怕幾百輩子都不需要工作了吧。
有人說,當幹一件事情的利潤達到100%的時候,就有人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如今盜取這些陪葬品,簡直就是無本萬利的生意,所以哪怕後果很嚴重,還是有人跳出來幹了。
從這個角度看,被盜或許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事情發生之後,舉朝震動。
據說竇太后哭了好幾次,漢景帝更是氣的幾天幾夜沒睡好覺。
大漢講究以孝治天下,如今老子的墳被人家挖了,漢景帝這個兒子難辭其咎,哪怕下個罪己詔都不過分。
看著漢景帝疲憊且憔悴的面龐,劉榮忍不住在心中吐槽道:“知道的你是皇帝,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熬夜波比呢。”
。。。。。。
是的,劉榮也被准許參加此次朝會了。
他如今雖然已經十六歲了,但未曾加冠,理論上還算是小孩子,並未正真正參與到朝堂政事當中。
漢代皇子加冠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歲數,一般都在十五歲到二十歲之間。
有的早幾年,有的晚幾年。
劉榮的幾個弟弟都是在十五歲上下的時候加冠,受封諸侯王的。
這是因為漢景帝有意採用“以親治疏”策略,防範各地蠢蠢欲動的遠系諸侯,所以分封兒子們比較積極。
年紀最長的劉榮一直沒有加冠,也沒有被封為諸侯,這其中的滋味,就很值得回味了。
至少說明漢景帝是有意立他為太子的。
但漢景帝一直沒有明確的提出要立劉榮為太子,甚至沒有準許劉榮參與朝政,這其中的滋味,就更值得咂摸了。
劉榮倒好像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漢景帝可是當了二十三年的太子,才熬到了皇帝的位置。
如今,他才幹了兩三年,自然不願意立一個太子,顯得自己好像老了似的。
很合理的解釋。
這也是古今皇帝們的通病,他們不太喜歡立太子。
哪怕要立太子,也要立個幼子、或者廢掉原本的太子再立個幼子。
因為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和當下的皇帝天然就存在著矛盾。
皇帝是獨夫,是天下一人,需要時刻提防別人奪他的權,而太子對皇帝的威脅最大。
提防來提防去,就會給人可乘之機。
小人從中作梗,導致皇室父子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
對於皇帝來說,立個幼子就是囚徒困境當中的最優解,短時間內這個太子不會威脅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