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嫣很生氣,進宮面見蕭太后說趙禹不知情,都是她的主意,蕭太后也不滿容皇后對趙禹的處置,親自帶著慕容嫣去宗人府接趙禹,趙景允作為宗令,夾在中間很是為難,最終還是讓蕭太后帶走了趙禹。
容皇后更是生氣,指責蕭太后不該多管閒事。
蕭太后反唇相譏,說她牝雞司晨,藉此打壓趙禹。
秦貴妃為了保護兒子,出其不意地爆出寧太師挪用黃冊庫銀子的事,說他挪用了黃冊庫三萬兩銀子私圈土地,早就民怨鼎沸,朝堂上對此事更是爭論不休,搞得寧太師很尷尬。
前朝宮裡亂成一團。
朝臣們不服寧太師,一致推薦趙桓允入朝監國理政。
趙桓允除了入宮侍疾,並不願在宮裡多呆,婉拒了朝臣們的好意。
一時間,群龍無首。
就連西北的戰事諜報也無人過問,成堆的奏摺推滿了順慶帝的案頭。
再這樣下去,明顯要出大事,到底是順慶帝撐不住了,親自召見趙桓允,懇求他幫忙處理一下
西北那邊的緊急軍務:「朕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還望三皇叔萬萬不能推辭,眼下這個局面就全靠三皇叔了。」
「皇上,朝堂之事儘可交給內閣定奪,至於西北軍情,景王是最合適不過了。」趙桓允語氣溫和道,「臣會盡力輔佐他們,皇上放心便是。」
順慶帝望著鏡子裡日漸消瘦的自己,不禁悲從中來:「有三皇叔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待趙桓允走後,容皇后便把趙禹的事說給順慶帝聽:「臣妾只是秉公處置此事,並無私心,是太后偏袒景王,還親自去宗人府把他接了出來,臣妾就想問問皇上,臣妾的鳳印還管不管用了?」
「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拿這些事來煩朕?」順慶帝不耐煩道,「朕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了,難道還要失去第三個嗎?太后只是想讓景王回景王府閉門思過,又不是說免了他的罪責,你身為皇后,為什麼不能體恤太后的苦心呢?景王終究是她的孫子,她能不心疼嗎?」
「皇上的意思是,景王非臣妾親子,臣妾不心疼他,反而要害他嗎?」容皇后不可思議地看著順慶帝,「皇上,臣妾並非牝雞司晨多管閒事,而是皇上您授意的呀!」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順慶帝衝她揮揮手,愈發不耐,「你還是回佛堂抄經去吧,為太子,也為裕王。」
「是!」容皇后咬唇應道。
待回了坤寧宮,寧氏便把趙桓允入宮的事說給容皇后聽:「三皇叔終究是偏向景王的,讓景王處置西北軍情,誰不知道西北那邊是個無底洞,景王還不知道撈多少好處呢!」
「三皇叔並非偏向景王,而是為了避嫌。」容皇后嘆了一聲,又道,「眼下這個局勢,也只能三皇叔鎮住場面,可他只說輔佐,並未真的接手,說來說去,三皇叔還是不想淌這個渾水了。」
其實她知道,順慶帝對趙桓允,既用又防。
而趙桓允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一再推諉。
「是呀,若三皇叔肯站在咱們這一邊就好了。」寧氏不明白趙桓允為什麼對他們寧家如此排斥,他們寧氏一族並未得罪過三府,也從未跟三府有過任何嫌隙。
她知道趙宣跟趙桓允來往近一些,起初以為趙桓允會扶持趙宣,可透過這件事情她又覺得不是她想得那樣,若趙桓允真的扶持趙宣,那京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趙桓允肯定會讓趙宣回京的。
「三府只顧著自己的榮華富貴,從不參與這些事。」容皇后看得通透,感慨道,「因為無論誰上位,三府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所以咱們得讓三府覺得,只要小皇孫上位才能保住他們永世的榮華富貴。」寧氏眸光流轉,容皇后會意,「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