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裡,鄭賜就交了銀子,被府內人接了出去,臨走前還告訴了湯宗一個秘密。
鴻臚寺卿王嶽拿著銀子也沒有被放出去!
接下來的幾天,湯宗身邊的大小官員一個接一個被審問,而且大多是在晚上,因為紀綱白天太忙,還得親自帶隊抓人,根本沒有時間。
至少湯宗這個牢房裡,被拿去審問的人,沒有一個再回來過,不過詔獄裡面的人不減反增,越來越擁擠了,因為進來的人更多,而且全是陌生面孔。
時間一長,許多官員排隊等待交銀子的過程中,有些無聊,都紛紛開始聊起天來,一個個光著膀子,也不分大小彼此了,家長裡短,奇聞怪事,聊得不亦樂乎,整個北鎮撫司詔獄,活像一個茶話會。
湯宗等了幾日,也沒有見到自己這個所謂的“重大嫌疑之人”被提審,於是就與這些新來的攀談起來。
他這才知道原來這些人都是外地官員,這是京官走了,地方官又進來了,而且全是暹羅使臣進京線路上的。
這也說明紀綱雖貪,但是不傻。
直到第十四天,還是沒有提審到湯宗,當然這是肯定的,因為他的府裡沒有人等在錦衣衛衙門外邊交銀子。
但詔獄裡新進來的地方官員已經排到了湖州府了,估計再有個十天半個月,就要到暹羅使臣的登陸地點福建了,再往後,怕是暹羅國國王也得過來交銀子。
這紀綱可能前世是個打魚的,專用那種斷子絕孫網,凡是牽扯案子的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員那絕對是要一網打盡,比如負責接待的鴻臚寺,上至鴻臚寺卿,下至伺候的丫鬟太監,一個沒放過,堪稱一視同仁。
不過也有瑕疵,他錦衣衛上前所負責護衛暹羅使臣,按他的道理,他得把他自己也關進大牢,可他並沒有。
湯宗肯定也想出去,但他為官清廉,實在沒有這麼多銀子,而且,他也不屑於這麼做。
當年太祖朱元璋可能是被當官的欺負的實在太厲害,所以登基之後,給官員定下來的俸祿簡直不忍直視,湯宗現在是正三品官員,每年糧食四百二十石,紋銀二百一十兩,這點錢本就不夠看,可要知道這還包括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僱傭丫鬟夥計,冬天還得燒煤,夏天還得買冰,根本不夠用,所以逼的許多地方官員只能撈黑錢,什麼火耗,什麼淋尖踢斛都被髮明創造了出來,而京官就靠地方官員養著。
建文帝上位後,本來是要加俸祿的,可誰知朱棣進了應天府,直接說不合祖制,馬上就給廢除了。
湯宗是大理寺卿,掌管天下刑案複核,只要他不同意,案子就結不了,這本來是個肥差,可他公正清廉,從不以公養私,所以一到年底,就窮的啥也不剩了,好些時候還得靠在平陽老家當地主的兒子接濟,簡直慘的不能再慘,真不知道這個官當的有什麼用。
但他在牢裡不著急,外邊有人替他著急。
湯府裡,已經病倒好些天的夫人陳氏讓丫鬟抱過來一個盒子,顫顫巍巍交給車在行,哭著對他交代,“在行,這裡是老爺這些年給我買的首飾,咳......咳,你去把他當了,換些銀子,給了錦衣衛,那紀綱心狠手辣,你不知道,當年老爺在裡面呆了五年,可是吃了不少苦頭。”
陳氏說完便掩面嗚嗚的哭了起來。
車在行接過盒子,錚錚漢子的眼眶裡也閃著淚花,“夫人放心,我一定把大人救出來!”
他急匆匆把金銀首飾拿去當鋪,多番討價還價卻只當出來五百兩銀子。
沒辦法了,只能找人借了,他到處找人想借點銀子,可這事哪有這麼容易,一是因為湯宗清廉,他們知道根本還不上,借出去還不是肉包子打狗?
二是湯宗剛正不阿,在京師一眾官員中人緣真不怎麼樣,用幫忙辦事去換,他肯定不肯,而且他本身就是大理寺卿,擁有監管之責,這不拿雞蛋往釘子上碰嗎?
所以幾天下來,車在行也才借到兩千兩,還多半是大理寺湯宗手下那些少卿、寺丞借的,加上之前當的五百兩,也才兩千五百兩,還差了一半。
湯宗這麼大的官,壓根拿不出手。
想起夫人的囑託,又擔心湯宗受苦,心急之下,他想不到其他辦法,立刻就又恢復了本性,全然忘記了湯宗兩年多來的教誨,想也沒想,直接抄起自己的七尺多長的熟銅棍,就去了錦衣衛交銀子,準備不放人就來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