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和竭羅的底蘊著實很強大,或許不在西北星天之下。
但是正因為如此,若是接受了這底蘊,那就相當於在西北星天之中一樣,接受了一個“普度眾生”的使命。並且提和竭羅不像西北星天,佛法比薪火道多了救度心。
蘇葉自認為自己,並不是“最上佛”。並且他借鑑的三乘法,也並不是完全認為佛一定要救度世間。
世人,也需要自度。
甚至蘇葉覺得,三乘法,還並不是自己道路的終點。畢竟這是釋迦牟尼走過的道路,而且其缺點也很明顯。
那就是,三乘法也一樣不能超脫大勢。三乘法只是給了大勢一個生機。釋迦牟尼圓寂以後,三乘法也會漸漸地被魔羅篡改,從而再次迎來“末法”。
因此,蘇葉覺得,世間若是能有提和竭羅這樣一尊佛,也是一件大好事。
提和竭羅也感受到了蘇葉的拒絕,並且,蘇葉也說的確實有理。
她頓了頓,問道:“你是想讓寂滅法和三乘法並存下去?”
蘇葉點了點頭。
提和竭羅道:“如若是在正法、像法時期,兩者並存沒什麼困難的。但如今是在末法,想要在末法彌亂下儲存一門正法已是千難萬難的了,何況是兩門正法?莫非能仁應供是想與古佛一般,離開這個世界,等末法終結,再行回來?”
末法時期,像是一片渾濁了的大海。
而正法的道統,則像是大海中一條幹淨的支流。
想要維護這支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以大法力護道,類似提和竭羅,用自己億萬劫積累的底蘊維持正法。
二便是,像諸多古佛一樣,暫且離開這個世界。等末法終結以後,再回到這個世界。末法以後的“正法”時期,是一條幹淨的大海。海納百川,自然也能夠容納正法的支流。
就算是“像法時期”,想要維護正法,也容易得多。
如今,蘇葉既然不打算接受自己的底蘊,那想必就是要學古佛一樣,離開這個世界了。
可是,蘇葉卻並不是這個意思。
離開這個世界,或許是早晚的事情,但並不是現在,也不是這個理由。
何況,如果自己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三乘法”,那末法或許永遠也不會終結。
蘇葉說道:“提和竭羅在末法之中護持正法,維持眾生香火生機不滅,這是大慈悲、大毅力的事情。但是,如果眾生永遠存在於夢幻之中,那末法要何時才能終結?如若世間沒有敢於從灰盡中涅槃的勇者,則黑暗將難以迎來光明。故而,三乘法也當存在。”
蘇葉的意思,一定是要兩門正法並存了。
提和竭羅問道:“那你打算如何去做?”
蘇葉道:“自然是讓眾生自行選擇。願意留在沙中世界的,許其夢幻寂靜,願意尋求涅槃超脫的,則令其面臨末法。至於護道的法力,提和竭羅莫非忘記了,我除了能仁應供,還擁有著東方星河的法力。”
蘇葉言罷,只見高天之上,閃耀出了無數璀璨的星辰。那正是西北天星光海的“燭龍”的法力!
以往他無法積蓄足夠的力量,但是自從頓悟三乘法,成就涅槃以後,這星河的力量,他自然能夠大量的引動而來了。
《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