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來到林加木的盡頭。在兩尊法相的迎接下,踏上“七寶金階”。
隨著他踏在上面,他的身軀和視野似乎在發生著改變。
原本現如今蘇葉是“無限大”的存在,頭頂提和竭羅的佛像,也是近似“無限大”。
但隨著他踏入七寶金階,無論是蘇葉自己,還是提和竭羅的佛像,都在“縮小”。
周遭的時空開始迅速的飛逝。那彷佛是一種穿越感,漸漸地,蘇葉走到了七寶金階的盡頭。他發現自己的身軀雖然仍舊很大,但也只有千丈大小。
而他的面前不遠處,便是提和竭羅!
提和竭羅的身軀,猶如巨大的佛像。
但她與真正的佛像又似乎有些不同。她的存在,介乎於破滅與新生之間,猶如虛幻,但又無比真實。
或許這便是所謂的“不生不滅”!
提和竭羅存在本身,似乎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維度之中的。
而她周身閃耀著靈光。那光目猶如燈光,卻並不是散發,也並不是收縮,而是定在身前。
就彷佛,定住了時間。
一看到提和竭羅,蘇葉便頓時察覺到了她具有的強大法力。
即便是經歷了五百劫,恐怕自己現在的“法力”,也根本趕得上提和竭羅的底蘊。不僅如此,她周身帶著大寂靜,那是一種道法達到極致的表現。
不過,蘇葉也並不畏懼。
莫說他此時並不是來找提和竭羅鬥法的,就算真的鬥法,他也還有“西北天”的力量留作後手。
另一旁,見到蘇葉,提和竭羅也直接開口了。
她一開口,便直奔主題,問出了自己的問題:
“能仁應供,你問了我三個問題,我也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
提和竭羅並沒有稱呼蘇葉為“燭龍”,而是稱呼為“能仁應供”。
因為,“燭龍”代表的乃是之前擁有薪火文明力量的蘇葉。而“能仁應供”,才是頓悟佛法五百劫後蘇葉得到的“果”。
很顯然,比起“燭龍”提和竭羅更認同,也更重視“能仁應供”這個存在。
而蘇葉,也沒有計較。
其實本來他也不是“燭龍”。之前之所以稱呼自己為燭龍,也只是想要以最簡單的方式介紹自己西北天存在的身份而已。
如今,自然也沒必要藉助“燭龍”的身份了。
蘇葉面對提和竭羅,道:“請說。”
提和竭羅便問道:“我觀你之三乘法,皆是從滅中求涅槃。但是,三者所修持的方法卻似不同。”
蘇葉點頭道:“小乘以修身而涅槃,證得佛果以後,可作為阿羅漢;中乘以修心而涅槃,追朔因緣過往,亦可以寂滅令非生明悟,證得佛果以後,可作為因緣佛;大乘聞苦集滅諦,持六度,能普度眾生,追朔未來。證得佛果以後,可作為最上佛。”
提和竭羅聞言頓了頓,道:“若如此,我當是因緣佛?”
蘇葉搖頭道:“非也。提和竭羅並非是因緣佛,而是古佛。”
提和竭羅道:“古佛?”
蘇葉道:“三乘法乃是由寂滅佛法之中涅槃新生的佛法。但三乘法的佛,也都迥異於提和竭羅。其次便是,三乘法看似分等階,實則卻是平等的。阿羅漢也是佛,因緣佛也是佛,而菩薩乘的佛,仍然是佛。只是所修的道不同。”
是的,蘇葉的“三乘法”,除了脫胎於釋迦牟尼的佛教以外,還有著一絲“大同論”的意味。
“佛”的意思,本來就是“覺悟者”的意思。
無論是修身,修心,還是普度眾生,最後都可以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