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劫開始。蘇葉和光目的出現,給須彌山世界中的“佛”新增了另一種蘊意。
而蘇葉,自然不會滿足於此。
由這一日,他開始沒有任何拘束和芥蒂地,廣為啟智,遍佈佛法。
是的。
自從上一次空劫開始,蘇葉已誕生了自己的“佛法”。
由道諦開始,蘇葉首先傳佈“四聖諦”的意思。
所謂四聖諦,即是苦、集、滅、道。
四諦闡述了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在以往,這都是比丘國眾生不需要了解的。他們存在的,是一個只有“滅諦”的存在。
苦,是有的。那時源於本能,源於慾望,源於情感的必然。
但他們不需要了解和思想。因為提和竭羅會幫他們“滅諦”。
而如今,蘇葉的出現,卻闡述告知了他們“苦”是存在的。
但,“苦諦”不能夠僅僅只依靠佛祖來滅卻。
滅諦,也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寂滅”以後得“重生”……即是“道諦”,也即是“涅槃”!
蘇葉並沒有否認提和竭羅。
他只是,從提和竭羅的道中,新增了初始和終結,增長了原因和方法。
並且以這種方式……為眾生啟智!
是的。
至此,他所走的道路終於不再是“薪火道”,而是“涅槃道”。
此道,亦可以稱之為是“佛法”。
苦集滅道,是一種核心,是一個綱領,也是一個基本觀念。
這種觀念由於是源於“佛”而產生的,因此很容易便被比丘國的國民們所接受。
不出數日,比丘國已經傳遍,而且還傳到了其他多個鄰國。
甚至不僅僅是“人”,包括許多生靈,也為蘇葉講述的佛法所吸引,甚至是啟智。
但是,四聖諦只是讓他們初次對“佛”有了一些概念,並且理解了一些基本的“佛性”。
接下來,蘇葉要做的,便是告訴他們具體的脈絡和方法。
脈絡,指的是“八正道”和“十二緣起”。
眾聖之苦,在於“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這便是十二緣起。
而想要以十二緣起滅苦,則需要做到“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