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楊、王松、葛喬三人出山,來到大周,便在大周各有成就。
葛喬在秦國建立法教,得譽盛名。同時,他依靠“逆我”的方式習得術數,擁有了異於常人的力量。
他行事愈發囂張,看不起凡人。雖得罪了許多權貴但卻絲毫不放在眼中。在他看來,自己既然已有了如此強大的力量,那凡人之力又能如何?
然而,事情卻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秦君逝世以後,由嫡長子繼位。這位嫡長子,昔年為葛喬所得罪。因此新任秦君之後,便立刻定下葛喬死罪,並著侍衛前往擒拿。
葛喬自然大怒,卻並不慌張,他以逆我之法殺了幾個侍衛,進而就想要攻入宮中。
但誰知道,便在此時,周身到處浮現出了極大的排斥力。那逆我的“天地元氣”在這種力量之下竟然漸漸式微。
葛喬心中一驚,以為是有高人出手,遂只好潛逃躲避了起來。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葛喬卻發現,自己之所以喪失了力量。恐怕並不是有誰出手敵對,而是“逆我”本身的缺陷。
逆我是依靠逆反天性而得到的一種力量。但是,正因為如此,逆我需要與自己的意志對立。當葛喬清醒時,能夠違逆心性,因此有著超凡的力量。可當他被緝拿時,心中大怒,本性便是想要屠戮這些“凡人”,因此,就不再是“逆反心性”,而是“順應慾望”。這力量,自然便被削弱了。
得知了這一點以後,葛喬不禁呆滯。自己靠著“逆反心性”而得到的這種超凡力量,卻也因此,讓自己難以行事。
他頓時迷茫了,再加上秦國到處對他通緝,於是他只好隱居起來。
直到有一日,王輿親自拜訪,並轉告了鐘山的“龍神帝君”請他回一趟山,以及,老者逝世的訊息。
葛喬聽聞此訊息,如遭雷擊,腦海中浮現出了許多回憶。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決定回一趟鐘山。
與葛喬不同,王松的求道之路倒是很順。
他自從跟隨王輿來到大周學宮,便成為了學宮中的一位講師,每日教學各種從老者那裡習得的知識。
教學相長,竟然愈發領悟。再被王輿的“大同道”所感染,可以說,是比仲平和仲明二人,更加適合成為王輿的傳承者。
不過,王松和王輿還是不一樣的。王松完美地傳承了大同道的思想,也獲得了異於常人的超凡力量,但是,他的理想卻並不是王輿那麼偉大,他更專注於自我。
當自我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妙,那麼這個世界就一定是美妙的。這就是王松的“大我”之道。
無論如何,他的這種道,雖然不被諸子百家所認可。就連仲明、仲平也多次說他是學問多到傻了。可他畢竟是受人尊敬的學者。
直到王松從王輿那裡聽到了老者的死訊,他才心中一震,有些慌了。旋即很快便提出要回到鐘山。
比起王松和葛喬,朱楊,才是最棘手的一個人。
當王輿前往陳國時,陳楚正在交鋒。而朱楊,剛剛攻城略地,打下了一座城池。
王輿見到朱楊,將來意說明,言及龍神帝君請其迴歸鐘山。可朱楊卻是一臉懵,誰是龍神帝君?為何要讓自己回到鐘山?
十數年後,朱楊已徹底適應了“大將軍”的身份。
原本王松的理想是成為大將軍,但現在,卻反而是他領悟的“喪我”之道,讓他走到了這條道路上。
不得不說,命運多變,人生無常。
王輿知道朱楊,並且,朱楊也曾多次拜訪過王輿。這是因為昔年蘇葉的話。
不過,朱楊的請教多是在“軍事”之上。他不是葛喬那樣的變革大家,也不是王松那樣的學者,而是一名將軍。
或者說,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