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龍的薪火道,是燃燒文明之道。
薪火道與香火神道的本質在於,後者是因文明信仰而成道,而前者,則創造文明薪火。
蘇葉對螞蟻、飛鳥、花草樹木的點化,是他被薪火道接納的緣由。
繼承薪火道,需要做的是創造文明,而不是被文明創造。
因此!藉助了燭龍的薪火力量,蘇葉能夠根據“大同論”,推演出在“大同論”之下衍生的文明未來!
王輿一瞬,便別那周遭燃燒的薪火所吸引。而接下來出現的一幅幅畫面,更是讓他第一次神色動容。
因為他看到了未來。
那是“大周”的未來!
自他從西北國歸來,大周便逐漸邁入了諸侯割據的年代。而這個年代,雖然禮樂開始崩壞,以至於走向了大爭之世。但是,恰恰也迫切需要思想的重鑄。
王輿趁此亂世,在與三千弟子的努力下,一點一滴地開始將格位論、大同論、連帶《十三經》,滲入到各國文化之中。
這一過程是漫長的。
場景轉瞬來到七十年後,一生傳揚《十三經》的王輿,在一百二十歲的高齡過後,死於齊國!他生前便被看做是聖賢,死後亦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可惜的是,終其一生,他也沒有真正做到將大同論融入到文化之中。
王輿微微皺眉。但隨即他發現,這還並不是結局。
是的。
雖然場景中,自己最終病死。並且死時也沒有看到“大同論”真正融入到文化,被主流所接受。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弟子們仍然在踐行大同論!
而並不是像他擔憂的那樣,樹倒猢猻散。
王輿身死,讓大同論傳揚的速度慢了許多。但卻仍然是天下第一大思想。他的三千弟子更是終其一生,不離不棄,為傳道而不惜生命。在這過程中有不少人甚至被捕捉處死!
王輿看得心痛。但在諸多弟子的努力下,大同終於開始被諸侯們所接受。同時,由於《十三經》不斷被完善,其中的價值漸漸地也已令諸侯們不得不去奉行。
及至又數十年後,諸侯國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掃清六合,蕩平諸國。統一了大周,建立“大秦”,並尊崇“大同”!
在他的宣揚下,終於,他的大同論迅速發展,終於成為了華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大一統的推崇下,大同論更名為“禮教”,取人人尊禮成教之含義。一時天下清朗,盛世自臨!
看著這些,王輿不由得雙眼亮了。
雖然大周覆滅了。但他的大同卻成立為教,融於文化,這讓他看到了大同之世的希望!
然而,這希望並未能持續太久。
不足百年,那位秦君便深感禮教的威脅。尤其是,禮教的思想他完全不認可。
他開始大肆屠殺禮教,同時將《十三經》中關於思想的部分去除,只留下其中利於民生的部分,同時以君權思想冠之。
這是禮教的一次浩劫。但王輿看了,心中仍未有所波動。因為大同已融入到了天下人的思想中,他相信不利之世只有一時,暴秦終將覆滅!
果然。秦,不過二三世便被推翻,後世人建立大漢,而禮教再一次重生。
漢朝與秦朝不同,並沒有再排斥禮教,相反大力宣揚禮教。
但是,王輿卻覺得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