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周。
大周有一個賢人,叫王輿,字坤厚。
他本是商湯之後,子姓。之所以是王氏,一則是因為他的確稱得上是“王族”後裔。
而另一個原因,便是因為,“王”字本身之義。
“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代表貫通。
而“輿”字,則是大地,是橋樑,是載車。
君子以厚德載物。王輿的夢想,也是載物。他在豐周宣傳自己的學說,到如今,已有足足四十九年了。
他的《十三經》收錄古今。記載了從三皇五帝時期到如今的十三部經典。包羅永珍,囊括宇宙。此經出世,當即引來祥瑞無數。他也被豐周無數諸侯稱為“天縱之聖”,並受各國禮遇,被尊稱為“夫子”。
然而。
也僅僅只是禮遇。
王輿無論走到哪裡,哪裡便會大肆迎接他。但是王輿一旦嘗試推廣《十三經》,卻無論是哪個諸侯,都下意識地去推脫。
即便是“周天子”,也不例外。
無他。《十三經》宣傳的思想,只有一個,那便是……大同!
大同者,統一也。亦謂與天地萬物融合為一。
《十三經》想要建立的,便是一個大同之世。
這世界,雖然遵從禮法,但卻人人開明啟智,相互尊重,人格平等。
這些,莫說是諸侯,就連周天子也不能忍。
所以王輿的推行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可他的人格魅力,卻仍然征服了很多人。
五十年來,他教化無數,弟子萬千。願意捨去一切追隨他的,便足足有三千人眾!
這三千弟子當中,更有七十二名大賢,被世人尊為“七十二賢”。
這三千弟子,也只聽從王輿的吩咐。
他率弟子游歷諸國,自己也精通劍術,甚至了構成一支力量。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對其不滿者眾多,但直至如今,他仍然能在大周縱橫的原因之一吧。
此時,王輿穿著一身白袍,正與弟子走在大路之上。
王輿的身後,是一車車典籍。這些典籍大多是竹簡,亦有不少草紙。被弟子們推著,慢慢前行。
他們過了一重重關卡,終於看到了一片草原。
“夫子,再往前走,就要離開大周國境了。前面有犬戎肆虐,還請夫子當心。”
一個青年恭敬地說道。這青年相貌清秀,穿著與王輿相差不多。
聽了他的話,王輿微微點頭,道:“仲明,現今天色已晚,你告與眾弟子,暫且休息片刻。明日再行趕路,以免夜晚走失了。”
“是!”
那“仲明”答應了一聲,隨即吩咐道:“仲平,仲樂,夫子說暫且休息片刻!”
一個個弟子將吩咐向後傳去,很快,諸多弟子席地而坐,各自從包裹中拿出乾糧。
這三千弟子,竟似令行禁止一般,尊聽王輿的吩咐。並未發出任何竊竊私語之聲。
王輿也坐在一顆大石頭上,拿出了一個餅子,一邊吃著,一邊抬頭看向天空。
此時,星河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