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災難緩解,便讓西北國組織災民去播種糧食,賑災便是基於播種的基礎上,把災民重新轉化為農民。
第二點,便是派人去與大周建交。如今的周朝,雖不知道是不是歷史上的周朝。但從鐘山望東方看去,卻能夠看到東方氣象綿長,元氣沖天。
很顯然大周的底蘊,遠遠高於這個早已式微的禺夏,即使兩者都是中華的後裔。
那麼禺夏去與大周建交,自然會獲益良多。當然,這件事情並不是首要的,需要時間才能夠看得到收益。何況,在禺夏和豐周之間,間隔著大河與赤水,其間還有不少遊牧民族。比如犬戎。
不過建交之事,不僅僅關乎於禺夏,還關乎蘇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葉是有幾分透過禺夏來了解大周的意思的。
至於為什麼不親自前去,自然是因為,如今西北天他還沒有完全掌握。甚至在龍首星點亮以後,西北天的星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的維持。
如果貿然離開星河,一則,他繼承的燭龍的力量無法全然施展。二則星河也有坍塌的風險。所以在對周朝是否同樣存在“神明”之事未明之前,他打算先讓禺夏去建交。
這兩點,對西北國並無害處。尤其是以工代賑的決策,甚為適合災難過後的復甦政策。再加上這是“神意”,自然很順風順水地便舉行開來了。
不過實際上少姬還詢問了一件事——或者說是幫助夏後昌問蘇葉。
那就是關於此次人祭之事,龍神帝君的態度究竟是怎樣的。
以及,人祭之事過後,禺夏仍然有數萬“祭品”未曾安頓。包括後續處理,要如何是好……
夏後昌惶恐等待答覆。
可惜的是,蘇葉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只告訴少姬:“智慧乃是由天地造化孕育,不得輕侮。日後當廢除人祭。平日祭祀,可由瓜果、粢盛、蔬菜替代。逢大節日時,可加以三牲六畜。且祭祀過後,祭品可由人自行帶走。”
還是那句話,燭龍的薪火道並不是香火神道。祭祀其實沒什麼用,而且這些祭品,蘇葉也吃不到。
不過廢除祭祀,也不太好,這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說是薪火傳承的一部分。
何況西北國已然習慣了祭祀。遇事之時,若不讓他們求神拜佛,精神上反而少了很大的寄託。
因此祭祀之事,不能廢除。但人祀人殉,蘇葉卻很反感,且此事對薪火道有害無益。
他自然要提醒一下。
至於那些祭品該怎麼處置?那就不是蘇葉該操心的事情了!
少姬得到了這些答覆,轉告給了夏後昌。夏後昌終於徹底相信了“天子”之說。
於是,他便讓少姬去處理這些事情。並趁此機會,將君主之位逐漸順位與她。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少姬的天賦悟性,似乎被完全激發了出來。
她先是將“祭品”好生分配,並且展露出了出色的統籌能力。至於對於巫覡的處理,則是親自執劍帶人去搗毀了大司巫建立的底蘊。
進而,則是在少司巫的幫助下,開始了一系列的賑災政策。力挽狂瀾,將災難的陰影逐漸驅散。
由於有“龍神帝君”贈予的鱗片,加上火龍之餘威未散,她的一切舉措公族都不敢阻撓,異常的順風順水。僅用了一年時間,災難便已大幅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