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兒對蘇葉說了很多。
從他的話中,蘇葉能聽到他對外面世界的期待和嚮往,同時,也能聽到他心中的失落與不甘。
因為他知道,蘇葉和老者,都擁有著古籍中記載的那種神奇的“仙家法術”的,也許,也掌握著“成仙”的辦法,但是,他卻無緣聽聞。
他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性格,雖然看似溫潤謙恭,但實則內心卻是傲氣的。這也是正常,畢竟不氣盛也算不上是年輕人了。
在鐘山不成,他便把目光放在了外界,希望能夠在外面,找到明悟道心的契機。這才是他想要去外面闖蕩歷練的真正原因。
不過,從楊兒的話中,蘇葉倒是沒聽到他對老者,或是對自己的埋怨或反感,相反,還有一種不捨的內心情感。
或許楊兒也知道,並不是兩人不願意教他,而是他自己現在還沒資格學。
只能說,造化道的門檻太高了。
別的不說,洞悉造化,勘破本質。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這在境界上來說已經是較高的層次了,但在造化道,卻只是入門的最低標準。
就算告訴楊兒了,他也看不破。
而在造化道中,連“陰陽共濟,調和經絡”這種基礎中的基礎,如果沒有“心眼”看到造化,從而將這種方法聯絡在天地元氣之上,也頂多只能強身健體罷了。
所以,楊兒與造化道,正是無緣的。
這一次,他和蘇葉辭行,或許更多的是要暢吐內心鬱結。
這些話,他和老者是沒法說的,一則是因為拉不下臉,二則也是因為覺得說了也沒用。和其餘三個師弟妹也是沒法說的,唯有和蘇葉這條不會開口說話的錦鯉兒,才能夠傾吐內心。
蘇葉也沒有打斷他的話,安靜地聽著。偶爾,也會上兩個肢體動作,對楊兒加以安慰。
楊兒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心中浮現出了感激之情,但原本仍然有些糾結的內心,卻更加堅定了。
良久。
他站起身來,對蘇葉長長作揖:“帝君,言盡於此,時辰已不早,我也該就此告辭了。還望帝君莫要驚動了師父。”
蘇葉想了想,輕輕頷首擊水,算是答應了楊兒。
畢竟他知道,這種事情是瞞不過老者的。不過,老者肯定不會阻止楊兒。
楊兒見狀,便收拾好行囊,背起柴刀,向山下走去。看那方向,似乎是往西而行。
蘇葉見狀,忽地飄出水面,攔在了楊兒的面前。
“帝君?”
楊兒一愣,不知為何蘇葉要攔住他。但旋即,便看到這條錦鯉挺直了身子飄在自己眼前,旋即將魚鰭挺直,幾次指向東南方向。
“帝君的意思是,讓我向東南方去,那裡有我的機緣?”
蘇葉點了點頭。
他雖然不知道,東南方會不會有楊兒的機緣,不過卻知道,西北方肯定不會有。
因為無論是從典籍記載來看,還是透過觀仰造化來看,東南方的氣脈,都要遠遠超過西方。
再聯想起時代,如今大周近似自己記憶中的東周時期,列國雖有紛爭,但身負才能者亦層出不窮。
別的不說,大周的有德之士絕對是要遠遠多於其他蠻夷之國的。
不過,也有危險。那便是大周邊境的遊牧民族“犬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