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先前出了一檔子事,據說是這裡出去的一個姑娘,去了某府上做事,被其府上年輕的少爺相中了,想讓她做通房丫鬟。
那姑娘不願,從回到育幼堂找過甄夫人,希望甄夫人能替她去說說情。
可當時甄夫人並未理會她,並非是甄夫人無情,因為此事只要不站在她的角度上,不管站在誰的角度上,她去做那通房丫鬟都不是壞事。
即便是不同於其他人的下人,也終將是下人,他們的依靠雖是育幼堂,可育幼堂卻不能事事都為他們出頭,若是如此,何必讓他們去做下人?
只要不傷及性命,不鬧到太過分太難看的地步,甄夫人能勸則勸,畢竟人已經出去了,人家是真金白銀將她買去了,事事都要插手,事事都要管,那就是自己的不是了。
據說那姑娘在育幼堂被甄夫人訓了一頓,灰頭土臉的回到府上,此後不過多久,就被收入了那少爺房中,做了一個通房丫鬟。
要說這本是一件無甚可說的事,很平淡也很尋常,若是那姑娘不死的話。
坊間傳聞,那少爺年紀雖小怪癖頗多,最愛折磨人,尤其是折磨女人,被他傷著的人已不計其數,他家裡為了遮擋他那檔子醜事,也是到處使銀子封其口,但有些事情既然做了,活人是學不會閉嘴的,該漏出去的風聲,也終將會漏出去。
那姑娘死在床榻間,卻是被溺死的。
那家人聲稱她是暴斃而亡,可甄夫人比誰都清楚,這些她帶大的孩子,若是當真身體有不好的,她就不會放出去給人做奴婢,那姑娘身體健碩的很,怎麼可能突然暴斃呢?
好在育幼堂是有權利收回那姑娘的屍身替她安葬的,一個通房丫鬟,也不值當那家人費心費力,便讓人送走了。
故事細末無法得知,只曉得那少爺行了許多昧良心的事,皆被爆了出來,而那姑娘真正的死因也查了出來,坊間對此事憐惜頗多,罵聲頗多,但那些都是無力的、尋常的聲音……
最後,整件事的解決方式,用一句戲謔又諷刺的話來說便是:那少爺再如何荒唐,人也是他買過去的婢子,一個婢子通了天去,又能有多大的體面?且說來說去那是閨房樂趣,不過是那少爺玩兒的太暴力,不會心疼人,才會造成這樣的意外。
當時事情究竟如何,無人得知,但事情的最後,也只會被人用一句話來總結——他是無心的,這是一場意外。
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這件事被傳了出去,也不知有多少人對那姑娘進行批判、羞辱,甄夫人是真心疼啊,可在外人眼中,她不過是一個收了那家人好處,不會為那姑娘申冤的賤人罷了。
這件事在當時也被鬧得風雨交加,人心不平,群眾的聲音對這件事進行了批判。
他們開始質疑,這育幼堂當真能做好一個收留孤苦孩子的地方嗎?
為這件事,甄院長回了家中,一病不起,而甄夫人只能咬著牙,繼續堅持下去。
這些外人是不知道的,他們看到的,只有一條無辜慘死的性命,沒有得到報應的富家少爺,以及收了好處,裝聾作啞的甄氏夫婦。
容儀一樣,她所知道的,也就是外面傳聞的那些東西,所以,如今她看著這些孩子,眼裡流露出來的疼惜就更沉了一份。
就在她神遊之時,就見昕蕊跑了過來,氣喘的道:“夫人,您快過去看看吧!少爺他發脾氣了!”
容儀眉頭微跳,起身隨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