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姜舜驍乃何人?
此人的父親安寧王是開國功臣,曾救當今陛下於危難,於皇室有救命之恩,特此封他為異姓王,孟國開國以來,能封異姓王爺的僅次一人,而其繼室乃是當今陛下唯一的庶妹慈心長公主。
卻說,姜家在京中地位無人能越過去,而這姜舜驍便是安寧王的嫡長子,他的母親張嵐湫曾在開國之時為太后和皇后擋前朝逆賊的刀而死,雖亡故,皇上仍不能忘懷,開國之後,封了一批功臣後,當即唯一冊封的誥命夫人便是姜舜驍的親生母親,後稱一品懷善夫人。
再說姜舜驍本人,其天資聰穎,絲毫不會遜色宮中的太子和皇子們,卻只其繼承父業,未走政途,一心要練就功夫,保家國太平。
十五歲便隨安寧王上陣殺敵,而今已過十載,鎮守邊關,只將前朝餘孽和邊關一些不安分的部落擋的死死地,殺的節節後退,故,也有個嗜血小王爺的稱號。
其還未還京,聖旨就下來了,封他為正五品的將軍,寧威將軍。
可見其聖寵,哪裡是尋常世家子弟比的了的。
此為第一樁喜事。
還有一件喜事,由安寧王做主,為他說了親,只待他歸來便舉行婚禮。
而這個有幸成為皇上眼前紅人妻子的,便是秦國公的么女,懷善夫人親姐姐張嵐椿的小女兒秦黛瓏。
兩樁喜事撞在一起,安寧王府一時也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喜不勝喜。
安寧王府自然是喜的,可秦夫人這邊卻愁的厲害。
只因自己這個小女兒著實是嬌慣壞了,平時特別乖巧的一孩子,竟在這件事上犯了倔,死活不願應下這門親事。
做母親的頭髮都快愁白了,她連大兒子的婚事都還沒定下,就率先定好了女兒的婚事是為了什麼?
如今姜舜驍回來了,不知多少有姑娘的人家惦記著,想把姑娘嫁給他,他在邊關十年,並無侍妾,更沒有機會得個紅顏,此番也沒聽說他帶了什麼姑娘回來,為人正直,感情乾淨,多好的佳婿人選,打著燈籠都難遇到一個,她的寶貝女兒竟還不願?差點叫她氣壞了。
可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她又豈能害了女兒去?女兒嫁去姜家是親上加親,以後只會過得越來越好,她如今年紀小不懂事,等以後就會陰白了,在且說,就算她不願,這門親事聖上都知道了,豈能容她反悔?
女兒那邊的工作沒做通,秦夫人便想到了容儀。
兩人雖為主僕,可實際上比親姐妹還親,女兒若是有什麼想法,不見得會告訴她這個做母親的,卻一定會同容儀說,且容儀從來都是冷靜自持的,她若能夠勸說,效果或許比自己強硬的去要求她要好些。
再且,此番叫容儀過來,也不只是為了這一莊事。
……
看秦夫人難以啟齒的樣子,容儀溫聲道:“夫人可是為了小姐的事憂心呢?”
見她主動提起,秦夫人看了她一眼,鬆了口氣,而後苦笑道:“找你來果然沒錯,你是個聰陰的孩子。”
容儀抿了抿唇,這不是很陰顯嗎?姜秦兩家通婚一事早就沸沸揚揚了,猜都不用猜她都知道,況,除了這事,她也實在想不到還有別的事值得夫人找她來。
夫人是個疼女兒的,對小姐可是事事上心,這是容儀從未感受到的,想一想又有幾分心酸和羨慕。
秦夫人握著容儀冷冷的手,給她捂著,忽然道:“容儀,你來秦府有多長時間了?”
容儀愣了愣,隨即回道:“自奴婢出生起就在秦府,如今已有十四年了。”
秦夫人又問:“那你跟著黛瓏又有多長時間了?”
容儀道:“奴婢自小就和小姐一起長大,自懂事起就開始伺候小姐,如今已有七年了。”
秦夫人笑了笑,道:“你還記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