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宦官團體的殘害能力下降的也不是一星半點。
現在也就高啟潛“頗通軍事”,能讓崇禎稍微改變點主意。
即使高啟潛急匆匆的走了,洪承疇也不知道還能幹挺多久?
畢竟皇帝臨陣換帥的作風,可不是一次兩次了。
“督師,若是陛下一意孤行?”
吳三桂斟酌的詢問了一句,畢竟此戰關乎他們關寧軍的利益。
祖大壽還被圍困在錦州城內呢,萬一己方援軍戰敗,舅舅還得重複大淩河戰事的結果。
就算詐降,想要回來也沒什麼機會了。
皇太極能上一次當,難不成還能連續上兩次?
“那就打。”洪承疇環視諸人嚴肅的道:“若不想把性命留在此地,唯有奮勇殺敵,方能一勞永逸,否則大家都得死在這裡。”
幾個總兵皆是默然不語。
他們還是習慣打打小仗,若是大規模混戰,面對清軍就沒有多少優勢而言了。
畢竟他們的家丁是在大明軍陣當中少數,可清軍士卒大部分都是家丁的配置。
吳三桂卻牢記祖大壽的話,執行朝廷的命令,執行三四分就可。
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大明越發的日落西山了。
這一陣子大明藩王都像豬一樣被宰了,說明朝廷連自己的親王都庇護不住,還能剩下什麼?
吳三桂認為大明撐不住幾年了,可是他現在又沒有聯絡錘匪的渠道。
就算是想要投奔人家,也得被錘匪“需要”。
否則人家兵強馬壯,憑什麼要接納你?
吳三桂此時還沒有歷煉出來,臉上的愁苦之色頓顯。
周遭的總兵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
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朝廷就是有錢的,都是那幫子文官不捨得給他們發錢。
而且就算皇帝給兄弟們發了錢,也會被他們給扣下許多,落到他們手裡的又能剩下多少?
那幫狗日的文官,根本就不拿咱們兄弟的命當命!
吳三桂雖然拜高啟潛為乾爹,可這事要是不成,他今後也就不打算給崇禎面子了。
大戰之前,明軍高層的會議,就取得了“非常不好”的效果。
各鎮主將的心氣都洩了,士卒難不成就不會被影響嗎?
高啟潛火速趕回京城,求見崇禎,跟他面陳遼東所面臨的局勢。
朝廷既然每年都往遼東撒銀子了,莫不如這一次就多撒點。
雖說一勞永逸的解決後患有些誇大,但至少能保持三五年滿清不會恢復元氣。
“朕對那驛卒賀今朝不放心,對皇太極更不放心!”
崇禎為什麼要同意陳新甲的話?
因為賀今朝一旦撕毀和約,直撲京師,會極大的危急他的統治。
再加上若是皇太極再次使用“圍點打援”的戰略,入塞搶掠。
豈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親自把重兵全都派出去,留下一個空虛的京師給皇太極肆意擄掠。
萬一連京城都無法保住,後果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崇禎極為擔憂。
作為皇帝,他對於維護自己的統治能否長久這件事,很是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