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打出諸多口號,比如不殺平民,專殺官的口號,李自成抓了萬安王以及一百多士紳,也有模有樣的“開大會審判”,然後全都搞死。
如此讓跟隨他的當地百姓狠狠的出了口惡氣!
他們不當人的那段日子裡,這些人依舊該幹嘛幹嘛。
河南鬧災了關我們屁事?
他們這些人可從來不缺吃穿,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實的很。
牛金星,宋獻策等讀書人紛紛加入李自成。
牛金星主要是為李自成的隊伍制定規章制度,招攬人才,有意識的建立政權,時不時的給李自成講講孫子兵法。
至於宋獻策完全就是一個吉祥物的角色,需要他占卜預測勝負。
軍事計策上至今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
但偏偏宋獻策極為得到李自成的信任,經常帶在身邊,口稱軍師。
宋獻策為李自成成獻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
這玩意從朱元章的第十八個兒子開始到崇禎,在民間有著相當漫長的傳說。
同時利用白蓮教在民間散步李氏當興的輿論,說李自成上膺天命,這讓李自成極為高興,對宋獻策越發的重視。
換源app】
無論是崇禎、皇太極、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都不能擺脫“天命、神授”之類的思想。
這與賀今朝主動把自己身上“神授”的標籤撕下去不同,他們喜歡拼命的往自己身上貼這個標籤。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這是上天對自己的卷顧。
李自成在開啟萬安王的糧庫之後,信心大增,一直想要拿下洛陽。
這裡不僅地理位置重要,福王也極為富有,能緩解他很大的壓力。
古都洛陽乃豫西重鎮,是明朝福王建藩之地。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的寵姬鄭貴妃所生,子以母貴,朱常洵自然受到神宗的特別偏愛。
在萬曆後期圍繞著立太子的一場激烈鬥爭中,朱翊鈞拗不過朝野輿論,被迫同意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立愛子常洵的初衷既不能實現,他和鄭貴妃就多方在經濟上給常洵以優遇,不僅大量賜給宮中積累的財物,而且對於福王請乞的莊田、行鹽、商稅等也無不“朝報而夕可”。
朱常洵就藩洛陽,同明初以來分封的諸王相比在時間上雖然要短得多,但擁有的財物卻是“富甲天下”。
福王在洛陽所過的窮奢極侈的生活,同當時河南百姓所受的災難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一道福邸宮牆隔出了兩個世界。
牆內是紙醉金迷,說不盡的豪奢糜費。
牆外是餓殍累累,無異人間地獄。
什麼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的冷幽默。
李自成現在信心十足,又有了幾個軍師的謀劃,他直接掃清了洛陽外圍的數座縣城。
不僅透過不斷的殺官,殺士紳,為河南百姓出口惡氣,聚集了人心,還有效的鍛鍊了他麾下大批新加入士卒的作戰能力。
在李自成看來,實戰才是最有效的訓練。
他沒有賀今朝的時間,也沒有張獻忠的資本,只能以戰養戰,打幾仗活下來的人就成了老兵,累積他的資本。
闖王李自成在河南的發展越發的壯大,自身有人坐不住了。
原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因剿流寇不利,被罷官回洛陽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