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一個是害怕現在聽到城外傳來壞訊息,讓他夜裡睡不著覺。
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被京師裡的那位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
就這幫勾日的文官,跟你要錢的時候好聲好語的,說是為大明天下著想。
待到皇帝詰問的時候,你們他們那副嘴臉是怎麼變的?
秦王急匆匆的逃走了。
這種事藩王摻和進來,準沒好處。
陸之祺等人看著秦王疾走,便也不在阻攔。
王爺擺明了一副我不聽我不聽,我啥都不知道的模樣,眾人又如何能阻攔呢?
藩王碰軍隊那就只能被廢為庶人,送去中都守陵,興許一個小小的守陵太監,都能折磨欺辱你。
楊麟倒是覺得王爺挺好,不會指手畫腳。
只要按時給錢就行。
陸之祺嘆了口氣道:「秦王需要避嫌,咱們就議事吧。」
黃炯率先發問:「楊總兵,咱們不管賀今朝的招降信真假,我只問你,這城你能守多久?」
對於這種外行的話,楊麟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但現在乃是同舟共濟之日,他只能開口道:
「巡察使,西安城中有多少糧食,可以支撐我軍守城以及供應百姓生活?」
楊麟的話讓黃炯啞然,這根本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因為賀今朝在招降信的末尾提了,早點投降,免得發生人相食的慘劇。
他們這些人倒是不愁吃喝。
唯有城中的百姓,他們時間久了拿什麼吃喝?
況且城門一關,大多數買賣都行不通。
只會加劇混亂。
縱然百姓死的七七八八,這些事也都跟他們無關。
像黃炯之流認為上對得起皇帝,下對得起自己,至於黎民百姓,只能踩在腳下。
布政使等人只想守住西安,並不想成為賀今朝的俘虜。
但楊麟的話,又把大家給搞沉默了。
山陝之地本就歉收,要不然也不會每年有那麼多百姓加入反賊的行列當中求活。
糧食收成本就不好。
一旦要求守城,還得優先供應軍隊,指望著他們守城抵抗敵軍呢。
但這波軍糧應該從哪裡得到保證?
楊麟的先現實問題,陸之祺想了想:
「先進行多方籌措。」
眾人面露難色,糧食永遠都是不夠用的。
如今城門一關,那糧價當真一直往上漲,不曾回落。
現在還要籌集糧食,怕是難以為繼,絕對是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