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麾下的騎兵,可追不上輕甲騎術更好的蒙古騎兵。
為此只能學習賀今朝在營寨周遭設下陷阱,夜晚總是派人巡邏守夜。
但日日防賊的艱難,著實是讓皇太極打心眼裡膈應。
賀今朝這個人果然說話不算話,明明約定兩年之內互不侵犯,合力揍大明。
他竟然放任麾下蒙古人來襲擊自己,玩什麼文字遊戲!
皇太極理所當然的認為娜木鐘、蘇布臺等人都是賀今朝的人,而不是聽從林丹汗那個廢物。
大軍出征,終於磕磕絆絆的回到了瀋陽。
此番出征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並沒有像第一次劫掠大明京師那麼令人興奮。
關鍵是許多士卒的屍體都找不回來了。
尤其還得繼續抽丁入伍,補充人馬。
這就是皇太極對上賀今朝底氣不足地方之一。
賀今朝誇口山西百萬人口,他可以拉出二十萬大軍。
皇太極誇口遼東三百萬人口,他也可以拉出二十萬大軍。
但這二十萬大軍當中,得超過半數人不是女真人,只有更少的人才是建州女真人。
這才是讓皇太極最為憂心的地方。
比拼兵員,打大規模的消耗戰,他打不起的。
偏偏賀今朝還比明軍要難纏許多,明軍連自己都打不過,更不用說去打錘匪了!
這讓皇太極一時間難以接受,他想要限制住賀今朝的發展,拖他的後腿。
就像娜木鐘等人盤踞在蒙古左翼一樣,拖住他皇太極的後退。
單方面被拖後腿,是皇太極無法接受,也不想如此被動。
結果有些事往往是東邊不亮西邊亮,鎮守廣鹿島的副將尚可喜就步了孔、耿後塵,導致大明的遼東海防徹底瓦解。
當初後金軍攻破旅順的時候,尚可喜家眷妻妾數百口全都被後金***所殺。
如此血海深仇之下,尚可喜還來投奔皇太極,不得不得益於他上官沈世魁。
黃龍兵敗自殺殉國後,沈世魁便接任了東江總兵。
其實自從毛文龍被殺之後,朝廷就一直想要放棄這裡。
所以黃龍犯下大錯,朝廷一方面是沒有人來頂替他,一方面也是懶得追究,就讓他繼續為任這裡。
在皇太極西征之前,他就給沈世魁寫過招降信。
沈世魁沒有投降,反倒是他手底下的千總朱得明帶領五人乘船逃出皮島。
皇太極千金買馬骨,賜給朱得明妻妾、僕人,馬、牛、驢,貂裘、衣服、房屋,帶來的五個人也給予優待,妥善安置。
可以說除了田地之外,比賀今朝給與部下的要豪氣的多。
用實際的行動向其餘明軍證明,跟著他今後的日子不用愁。
此種舉動與賀今朝招降曹變蛟本質上並無區別。
皇太極是拿錢把你砸暈了,讓你上他的賊船。
賀今朝是讓你瞧瞧跟著我一起造反,不僅你自己能受益,在鄉鎮抬起頭來做人,縱然是子孫後代的富貴,也可以延續。
如此政策「誅心」,勝過大餅征討。
皇太極比他麾下的謀臣氣魄還要打,他不想只招降一個明軍千總,想要直接招降東江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