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是下達的命令手下不執行更令人煩惱的嗎?
劉琮囑咐了好幾次,一個人沒法拿下張飛,必須兩個人群毆然後將其活捉。
劉琮下一步計劃便是以張飛為籌碼和劉備談判的,結果自己兩個武將還是沒有聽從他的命令,因為臉面的問題選擇了單挑。
於是,劉琮謀劃的一號計劃只能流產了。
“主公,是屬下的疏忽。”魏延滿臉羞愧,向劉琮道歉道。
“還請主公處罰!”
黃忠也拱著手,向劉琮請罪,畢竟他倆沒有聽命是直接原因,認錯態度也很誠懇。
劉琮無奈的嘆了口氣,還是勉強一笑扶起兩人的說道,
“那就罰俸祿半個月吧,也不是什麼大事,兩位不需要內疚。”
他不能不罰,但是不能重罰,為了表示軍法不可違他只是象徵性懲罰一下。
等到兩人退下之後,劉琮才自顧自的坐下,心中有些鬱悶。
他為了埋伏張飛,讓五千士卒不顧傷亡的朝著公安發起攻勢。致使兩千多士卒死在公安外,結果最後還是讓張飛跑了。
這真是令人血壓飆升的好訊息。
這個時候劉琮才明白自己劇本里那個兄弟向自己解釋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武將共分為四類,有才能且聽話,有才能不聽話,無才能聽話,無才能不聽話。】
魏延這種武將屬於第二類,他們有很高的戰術才能,屬於名將範疇。但是同樣因為才能原因很多時候他們不拘於上級命令,喜歡自己隨機應變。
這也就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含義。他意思就是一個有才能的武將可以在戰場上隨機應變,無需硬性執行命令。
但是天地良心,並不是所有背後統帥都是腦殘。很多在前線將軍看來是腦殘的命令實際上都有戰略意義。
隨機應變是好事,他們有時候會給統帥一個驚喜,擴大勝利的果實,改變戰局。
但是有很多時候,因為喜歡隨機應變的名將的自作主張致使背後的主帥的謀劃全面崩盤。
這是一個主公必須面對的痛苦,也是一個成功的諸侯成名的必須要渡過的難關。
但至少現在,劉琮還不知道該怎麼渡過這個關卡。
總之未來依舊遙遠,同志仍需努力!
“罷了,先不想這些燒腦的事情,我先把眼下這個難關過去吧。”劉琮無可奈何的嘆了口氣,準備啟二號計劃。
“全軍撤入江陵,水軍聽到江陵港口,傳令荊南各郡縣,嚴加防範!”
下達了這一連串命令,劉琮輕輕搖搖頭,只能祈禱劇本足夠靠譜,派去武陵的裴柒能夠像劇本寫的那樣嚴格執行命令了。
…………
次日,圍攻在公安水寨外的荊南軍全部撤退,有序的撤入了江陵城內。
這個時候,公安的守將趙雲才發現昨天跟他激戰了一夜的荊南軍只有幾千人罷了。
他中計了。
不過他也驚歎劉琮的狠厲,竟然讓數千兵馬在完全沒有希望攻下營寨的情況下,硬是讓數千兵馬送死般衝鋒了一個時辰。
當天下午,劉備帶領大部隊才慢悠悠的到達了江陵的城下,與公安水寨守衛的趙雲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