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荒地需要時間,因為沒有荒地沒有多少是完全適合開墾的,所以在開墾完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處理,這段時間裡開墾的農田是不會有多少糧食出產。”
“所以農家常說,“開荒飢三年。”而且這還是往簡單的說,實際上通常一塊荒地從開墾到可以開始農耕豐收起碼得四五年。”
“這段時間裡,負責開墾的農民對糧草的消耗是很大的,以荊南四郡現在的糧食產量很難養得起這麼多屯田戶。”
“不會這麼困難吧?”劉琮無奈的抱著頭,頭疼的說。
“這還是往簡單說,若是出現什麼災年,很有可能會讓時間更長。”劉巴無奈的點點頭點點頭,認真的說道,
“所以主公之前提出的計劃很難完成,即便要嘗試也要等待今年豐收之後再說。”
“這麼麻煩嗎。”劉琮無可奈何,這個時候他突然靈光一閃,抬頭看向劉巴詢問道,
“子初先生,話說現在我們荊南土地的糧食產量如何?”
劉巴愣了一下,沉默思索了一番回答,
“荊南耕種較為粗放,水稻畝產約為兩石,實際產量應稍為多一點,一年可種兩季。”
“這麼少?”劉琮不由咂舌。
這也太少了吧?怪不得龐大的一個荊南四郡連區區三百萬人都養不起。
要知道漢代的一斤要比後世的一斤小的多,漢代的一斤只有250克,而後世的一斤是500克。所以仔細算下來,荊南的畝產畝產兩石,也就相當於一畝地二百斤稍多點。
就這低下的產量,五畝地都不一定養得起一個人。
“既然這樣,我們應該先嚐試如何增長畝產了。”劉琮摸了摸下巴沉思起來。
之所以想這個,主要是劉琮想到了一個穿越三國必用的神器——占城稻!
占城稻是東南亞的東西,在東漢時期在最南邊的交州或多或少已經出現了一些。
占城稻生長週期稍短,甚至可以一年三季,畝產比現在東漢的水稻高上一倍還多。
後世北宋時期之所以人口井噴就是因為占城稻大規模運用的緣故。
“德高先生,派人去一趟交州吧。”劉琮下定了決心,只要他可以把占城稻在荊南推廣,未來幾年裡他荊南就不用再擔心糧草問題了。
“主公,派人去交州幹什麼?”韓嵩奇怪的問道。
“尋找一種叫占城稻的水稻。”劉琮淡淡的說,
“我曾在襄陽聽聞,交州有一作物,名為占城稻,可畝產四石,若能尋得此作物在荊南推廣,我們就不用再為糧草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