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就像是頭蠻牛一樣,在科技這條大路上橫衝直撞。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現類似基因變異一樣的東西鼓搗出來。
就好像前年研究飛機的時候,有個工程師覺得。既然螺旋槳可以提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果把螺旋槳九十度反轉,是不是也可以提供向上的動力?
於是這個傢伙把報告打到了徐爾默那裡,李梟到徐爾默那裡視察的時候,恰巧看到了這份報告。
當即叫來那個叫做王適存的傢伙,拿了一個竹蜻蜓給他。然後這個傢伙,就帶著權利和資金走了。
兩年過去了,直升機幾次失敗。但王適存咬破了指頭保證,再給他一年時間,肯定能夠弄出可以垂直起降的樣機出來。
還有一個叫做錢森的傢伙,這傢伙數學特別的好。
火箭彈激發了他的靈感,這傢伙想做一顆大號火箭彈。他的設想是從京城發射,可以射到天津衛。
李梟告訴他,這只不過是個初級設想。未來,這種大號火箭彈可以打得更遠。
上面搭載的炸彈,可以瞬間幹掉上百萬人口。。
那是絕對的千里取人頭!
錢森聽得張口結舌,沒想到大帥想得比他還要天馬行空。
於是,這位錢森就帶著權利和經費一頭鑽進了實驗室。不過現在除了花錢如流水之外,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李梟並沒有砍掉錢森的權利和經費,反而幾次告訴艾虎生,這個專案的經費不許挪用剋扣。
很多時候,科技這東西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至少在研究火箭的時候,錢森同時改進了火箭彈。
只不過在火箭彈彈體上加裝了幾個三角翼,火箭彈的彈道就變得可控得多。
這一次在朱日和打靶,火箭彈的準確性有了顛覆性的提高。
這讓李梟非常高興,自己的專列後面,就停著三輛發射車和兩百多枚彈藥。
準備跟著李梟,到了格羅茲尼好好露一手。
還有許許多多的新想法,新念頭。只要有人提出來,研究所總是會給相應的經費。
反正這些年,大明鼓搗出好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出來。。
科技這東西,其實投入並不一定有產出。很多時候,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科技樹已經攀到了這個份兒上,就不是李梟一個人能夠掌控的事情了。
車終於到了銀川火車站!
兵站的總管得知,大帥要來兵站吃飯。立刻像頭受驚的驢子一樣竄進了廚房!
廚子在虎視眈眈的侍衛監控下,戰戰兢兢的用盡畢生所學做出了一桌子飯菜。
任何人總是聽到死全家之類的字眼兒,都會戰戰兢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