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儘量節省一些,只修最關鍵的地方,把好鋼都用在刀刃上,一定能夠節約大量的資金。
如果資金的規模大幅度削減,是否意味著工程的可行性就會提高。
如果可行性提高的話,縣裡面再出上一筆資金,那這事兒就幾乎是板上釘釘。
“縣裡?哼...還是算了吧!等你打個報告上去,沒個兩三年都研究不完。
等兩三年過去了,領導也已經換人了。
然後這事兒要重新評估,到時候又要花時間。
一來二去之下,就連咱們村的人都已經不在乎這事兒了。”有人一聽要讓縣裡出錢,直接趕忙打斷這些人的異想天開。
倒不是縣裡的領導有多麼的不好,主要是縣裡是真的沒錢。
如果縣裡給自己的村子批了100萬。
那整個縣的所有村子都會炸了鍋。
憑什麼給他們村,我們村就沒有?
面對這個問題,有誰能夠解答?
如果縣裡說,那是因為對方的村子自籌資金100萬,縣裡才特批了100萬予以補充。
這個時候,如果有村子的站了起來說道:“我們村不用100萬,我們村就需要50萬?“
這錢給不給呢?
他們村自籌資金100萬,的確了不起。
可我們村,總工程造價才需要50萬。
憑什麼100萬能給他們,我們總造價50萬,一毛錢都拿不到?
難道說,要的越多就越有機會?
還是說,只要沒能力自籌資金的村子,以後永遠都不會有資金下批?
問題是這是民生工程,跟自籌資金有什麼必然聯絡嗎?
首先,大家是不是都是人?是不是都平等?
如果還是平等的話,憑什麼他們就可以享受特別照顧?
只要這樣的問題問出來,一定會惹得領導們頭皮發麻。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況且,財政上的確是沒錢。
與其開這個口子,給自己惹麻煩。
還不如,等到將來有錢了再說。
然而,就在所有人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
就在有些人又要坐下來,拿起剛剛丟下的撲克牌時。
蘇安的一句話,讓所有人口乾舌燥。
“500萬而已,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