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軍情,忠順王和蒙古軍,已經攻下了牛莊驛,威脅到了海州。
所以前線蠻兵攻勢減弱,以致於後撤,我們認為就是忠順王的原因所致。
保齡侯帶領的國內援軍,已經到了塔山鋪以北,在石頭地,大嶺溝一帶,和蠻軍交戰。
《這個明星很想退休》
朱秀總兵指揮的左翼,在唐王山一帶遇阻,因為蠻兵修建的山寨導致傷亡不少。
……”
戰場形式千變萬化。
原本唐清安認為,以金江軍的精銳,國內援軍和遼西守軍,蒙古軍會成為牽制。
沒想到金江軍反而成為了牽制,牽制了蠻族大量的精兵,而遼西守軍和蒙古軍,竟然突進的最前。
“派人詢問朱秀,要不要援助,何時能攻打下唐王山一帶,再問劉承敏,營口何時能打下。
再問彭大海,他所面臨的敵人最少,為何還未打下析木城。”
武震孟負責的後軍,是為了全軍兜底,以防前線戰敗,全線失利的最壞的結局之用。
因此唐清安沒有催促武震孟,反而嚴令他嚴守後營各線。
雖然是攻方,但是蓋州和海州相隔不遠,不同於其他的戰事,形勢也發生變化。
乃至於佈置了三條戰線。
第一條就是前線,以後方的營口為核心,第二條就是以孛羅堝為核心,建立的防線。
以防止前線戰敗,阻止蠻族順勢突破,並掩護敗軍。
最後一條就是以蓋州城為根基,建立的大後方,此城不但倉儲了百萬石的物資,乃供應全軍之用。
所以總兵武震孟,親自帶領重兵駐守此城。
雖然是大後方,卻比前線都更要忙碌。
偌大的城門口,裡外匯聚了無數的車輛,騾馬,等著裝運物資,按照調令運送到各處。
軍司為了這次的大戰,做出了大擴充,從軍校掉了上千名還在學習的軍校生。
負責收取軍司的命令,押送糧隊到各軍各營,或者派去聯絡各軍,為軍司提供軍情等。
蓋州城日夜不停息。
雖然沒有可能,但是武震孟還是不放心,害怕有蠻族的騎兵突襲到這裡。
關閉城門是不可能的,各處的軍隊都等著物資,兵甲,火藥,火器等補給。
因此在蓋州城外十餘裡,二十餘里餘三十餘里都建立了哨所,派了大量的騎兵巡邏。
又一隊領取物資的隊伍,因為前次在軍中的回勘不合格,勘驗不了所以被拒絕傳送物資。
運糧官又急又驚。
一名十六歲的軍校生,雖然年紀小,但是多年的學習,只識字這一條,就比普通的遼民要強多了。
軍司的官吏不夠,因此派了他,負責運送三千斤火藥到石門關處,此地不是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