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原材料簡單,但配比難,只能一點點的試驗。
好在工部給的鐵礦粉比較多,他有足夠的原材料進行試驗。
每次試驗,他都如前世在實驗室一般,將配比記下後,進行混合攪拌。
最後一款他感覺濃度差不多,便帶著一桶水泥送入城外南山作坊內進行煅燒。
煅燒的溫度也有極高的要求,要達到1400多度。
目前只有鐵匠作坊內,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所以只能拿到南山作坊去煅燒。
今日許青竹不在,好在沈黎有他給的令牌,給侍衛驗證一下便可以通行。
煅燒之後的水泥,要碾磨成粉末,再與粉末石膏進行充分混合,才能得到真正的水泥。
忙活了一整天,沈黎只弄到一籃子的水泥。
夜幕降臨,他依舊在忙,將水泥進行攪拌後,又弄了一些沙子混合,最後找了幾塊磚做實驗。
砌好磚塊後,他才心滿意足的睡去。
翌日一早,他便早早洗漱,檢視磚塊情況。
果然,磚塊被粘合的很是完美,基本上與現代情況差不多了。
他吃過早飯後,便找來半山坊小工,按照他的要求鋪設鐵軌,並且將路面進行修復。
水泥不足,又不想洩露配方,他只能親自上手。
有了配比之後,工作量還是不大的,他叫了幾個工人配合自己,混合好材料後,便拉到南山作坊內煅燒,再運回來進行研磨。
十個工人,一天下來,弄了近五百斤的水泥。
半山坊內只架設兩條軌道,五百斤的水泥已經夠了。
這種硬度的建築材料,要是讓許青竹看到,肯定十分眼饞。
但既然打算和他合作,就要考慮一下提供水泥了。
而且以後半山坊內,可以開始生產水泥了。
水泥的問世,代表著以後的橋樑,城牆的防禦力要提上幾個檔次。
兩條鐵軌,十字交叉,交叉的地方只能將鐵軌斬斷,保證橫著也能過,豎的也能過。
他派街道護衛保護著還未乾透的水泥,自己帶著人前往街頭準備搭建軌道車。
初級的軌道車根本算不上火車,只是為了減少摩擦力,契合在鐵軌上的四個輪子,輪子上搭建的是木板。
但沈黎想了一下,加上簡易的傳動系統,兩個人內外按壓,也能拉動板車,這樣在工地上進行採礦活動,要輕便許多。
這些組裝的工人,都是木匠,對於組裝圖紙一目瞭然,僅僅半天,他們便將軌道車的下面部分裝好了。
午飯後,他們又賣力幹活,在外面加裝車廂。
不過這是個細緻活,有些東西根本不是沈黎提供,需要這些木匠現場測量,然後進行切割木料。
一共四節車廂,南北兩節,東西兩節。
一天下來,他們只裝好一節車廂,刷上了油漆後,又在外面進行了裝飾。
雖然只有一節車廂,但已經初具規模,外面看起來很是奇特。
車廂前面,還有兩個透明琉璃做成的巨大車燈,只是車燈不是電動,而是需要加火油進去才能照明。
照明的條件也有限,黑夜中如同流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