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哪個帝王之家的太子,不是兒孫們搶著去做的?甚至還要發動病變來搶奪這個位置。
可姜家不同。
這太子之位,老大讓老二,老二讓老三,老三讓老四,老四讓老五。
幾個皇子,硬是沒一人願意做太子。
甚至老大還勸老二做太子:“二弟啊,你做了皇帝,我們兄弟幾個,絕對不會造你的反,我們哥幾個,就做個盛賢王什麼的,誰造反誰生兒子沒PY。”
老二也是這麼勸老三的。
之所以大家都這麼畏懼做皇帝,一來是姜承龍夙興夜寐,每天都是日理萬機,他們可是看在眼裡。
再縱觀史書,不說遠的,就說大渝,自開國皇帝以來,尼瑪活的最長的才三十八歲,反觀那些王爺,各個身強力壯,活的比誰都長,甚至還有一個能活到七十多。
當王爺不好嗎?不用那麼操心,而起該吃吃該喝喝,每日賞花遛鳥,多自在逍遙。
造反?只要皇帝陛下給吃的,傻叉才造反呢。
自家兒子不願接手皇位,讓姜承龍頭都大了。
這麼多年,他最頭疼的就兩件事,一是老牌貴族,另外就是這太子問題。
太子,本應該立長不立幼,這首要的選擇,就是大皇子。
可大皇子死活不肯,聲稱即便是給了自己皇位,到時候也禪讓給二皇子。
姜承龍無奈,只能連哄帶嚇,這才鎮住他。
歷史上,所有的太子,大多數都是所有皇子中年齡最大的,因為立長不立幼這個規矩在,小的做了皇帝,總會為人詬病,落人話柄,那就只能將比他大的皇子統統幹掉了。
大皇子這一想,果然如此。
不過,他已經想好了對策,到時候那些言官敢多管閒事,誰詬病先幹掉誰。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姜承龍看著龍案上的聖旨,輕嘆一口氣。
皇帝親自書寫聖旨,還是大渝頭一遭,可見對沈黎的重視程度。
他已經決定了,宣定安伯沈黎進宮。
只是,這進宮來了,安排個什麼差事呢?
這教材倒是編的極好,倒不如,整個太子伴讀的身份給他?
而後再慢慢升嘛,還有春闈,也不知道這小子來不來得及,到時候或許還可以讓他參與春闈,將這場水給攪渾。
春闈,說起來是為朝廷選拔人才,實際上也是為秦補拙選拔人才。
現在朝中以及各地方官員,有幾個不是他的門生的?
說句難聽的,這朝廷是他秦補拙的朝廷,還是他姜承龍的朝廷?
現在朝政之上,一旦有什麼意見分歧的,他孃的幾十人跑出來隨著秦補拙來反對朕。
要不是朕的手中還有兵權,這幫狗日的怕是能將朝堂給掀了。
這種情況,必須要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