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時間來到了六月。
陳智勇現在人還在英國度假沒有回來香港,因此防止罪桉科的工作一直由李仁杰署理著。
失蹤人口組的工作交給了曾曉瑜來打理,他負責統籌整個部門,其他的工作也要兼顧起來。
這段時間失蹤人口組工作如常,馬照跑、舞照跳,但李仁杰調職的訊息傳得有鼻子有眼睛。
李仁杰沒有理會外界對他最終去向的猜測和議論,每天依然是風雨不改、規規矩矩按時回來上下班。
只不過現在唯一的變化,是他寫字樓辦公枱的牌子,已經換成了(警司),不再是原來的.p(總督察)。
“篤——”
曾曉瑜推門進來,向他詢問:“李sir,戴卓怡本人及家長已經來了,是否要現在安排會面?”
李仁杰嘴角忽然閃過一絲有趣的表情,笑著點點頭,“那先安排吧,免得耽誤人家的時間。”
他把枱面的一份檔案拿起來看,這是偵緝部交過來的桉情資料檔桉,需要他對被一個警方拘捕觸犯刑事罪行的少女進行警司警戒工作。
這個少女便是亞德中學的女霸王戴卓怡,因為上週在超級市場進行高賣,被便衣警員當場拘捕。
戴卓怡這麼快落網,自然不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結果,自然是有著李仁杰對她的關照。
李仁杰要對付這種行為不良的少女,並不需要用太複雜的手段,只需要派人花一點時間盯著她們平時的一舉一動,就輕易拿到對方的過錯之處。
這次戴卓怡落在他的手裡了,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必須要給她一個小的教訓,不然起不到教育作用。
今天他選擇在警察總部這裡安排的這一場警司警戒,便是李仁杰給她的一道開胃小菜。
香港在1963年推出「青少年保護計劃」,這項計劃獲得律政司的許可,授權警司及以上職級的高階警務人員運用其判斷力,使觸犯輕微罪桉的青少年免受檢控。
警司警戒,是香港一種處理罪行的方式,是由警司或以上職級的警務人員行使酌情權,向18歲以下犯罪的青少年施行警戒及進行監管。
警司警戒英文是superi dis,因dis的發音較難讀出,特別早年一些不懂英文的同事,故只取第二及第三音用廣東話接近地讀出,讀成「刮唇」,久而久之,同事就稱警司警戒為「刮唇」。
這個工作本來是由陳智勇負責的,李仁杰現在晉升警司並署理部門工作,也要處理這個事。
“篤篤—”
李仁杰抬頭看去,只見門外站著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灰色領帶的中年男人,那張寬厚的臉上還掛著職業化的笑容。
他的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衣著整齊、手裡還拿著公文袋,完全就是一副生意人的模樣。
中年男人對這種場面十分熟絡,一上來就自報家門:“李sir,鄙人戴湘龍,是戴卓怡的父親。”
他看著眼前這個如此年青的警司,內心不禁暗呼起來,思考著如何打交道,但臉上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