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沉默下來,誰也沒回答。
若是按照字面的意思,隊員們就算回答的不準確,也都能夠說出一二三四出來。
但是以他們對這位副指揮官的瞭解,他顯然問得不會那麼簡單,必定是有其深意的。
飛虎隊是內部的俗稱,正式官方名稱是「特別任務連」,隸屬粉嶺機動部隊訓練營。
這支特別任務連的名稱,由英文Special Duties Unit直譯過來,也被慣常稱為特警隊。
目前只有相關涉及合作行動的部門,才會知道這支反恐部隊有著「飛虎隊」的稱號。
但是要說到「飛虎隊」這個俗稱的來歷,不要說外界,有很多警隊內的部門都不清楚。
有人認為是特別任務連的臂章上有著插翼飛虎的標誌圖案,故被大家稱為飛虎隊。
但其實未必盡然。
但是「特別任務連」是個通用名詞,在香港通常又不是單單只是特指這一支反恐特種部隊。
輔助警察隊以及懲教署都各自有一支「特別任務連」,但是他們並非是遂行反恐作戰行動的部隊。
警方還有特別罪案調查科,以及特別任務隊,有時候也會被大家籠統地稱之為「特警隊」。
因此特警隊對這個詞普遍大眾化,容易和其他部門混淆,也根本體現不出他們的獨特性。
那麼這支特別任務連,就需要一個既要與眾不同,同時又能體現他們勇猛形象的名稱。
按飛虎隊當時成立的環境,那麼這個俗稱由來,應該是受到當時一套熱播電視劇的影響。
在1976年的時候,無線電視外購一套曰本警匪片集《猛龍特警隊》,在香港掀起熱潮。
製作組在香港取景拍攝的時候,像米雪、梁小龍、陳惠敏等電視紅星,都曾客串其中。
當時猛龍特警隊這個詞,聽起來是聲勢十足,威武神氣,似乎壞人聽到都會怕三分。
既然人家叫猛龍特警隊,那麼我們也可以叫飛虎特警隊,或許就乾脆直接簡化叫飛虎隊。
而且和那支赫赫有名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剛好又是同名,氣勢上更勝一籌。
但此時此刻,這「飛虎隊」三個字,在隊員們的心中似重若千斤,他們都不敢輕易開口。
戴維看大家都不說話,猶豫了一下,然後舉手回答:“李sir,我們飛虎隊會有變化嗎?”
他這試探性的詢問,也是代表了其他人的疑惑,他們不清楚這位副指揮官究竟是指什麼。
李仁杰搖頭笑了,直接公佈了答案:“以後「飛虎隊」就是你們半公開的專屬名詞了。”
“什麼?”
這位副指揮官的回答,讓大家不由面面相覷,不解其意,反而更加一頭霧水了。
李仁杰笑著解釋說:“這次行動暴露在公眾下,也讓我們飛虎隊開始走進公眾視野中。”
他看著臺下目光,接著繼續說下去:“以後伴隨你們的不止有責任和使命,還有榮譽與讚賞。”
大家聽到副指揮官的讚賞,臉上也不禁有一絲喜意,心底似乎有種苦盡甘來的暢快感。
雖然飛虎隊是一支高度機密部隊,但是不代表他們統統都願意默默無聞,做無名英雄。
沒有大案發生,就體現不了他們的重要性,沒什麼特殊的貢獻,也代表他們沒有晉升的機會。
說到底他們也只是普通人,不求能夠成佛昇仙,只想飛虎隊隊員身份能夠要受人尊敬和崇拜。
在1977年西德反恐突擊隊首次公開執行任務,突襲劫機的恐怖分子,順利圓滿完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