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外的鎗聲,讓眾人措手不及。
接著樓上有連續不斷地傳出來鎗聲,打破了利東街的熱鬧場面,人們即刻驚慌四散。
天台上的韋學禮驚疑起來,即刻抓起對講機,大聲地問起來:“沙展,發生什麼事?”
對講機收到隊員報告道:“韋sir,好似有其他部門的人突然衝了進去,和對方發生激烈駁火。”
韋學禮忍不住失聲道:“什麼?”
他快速使自己冷靜下來,拿起對講機繼續發號施令:“各單位注意,立即採取行動,包圍目標,隨時聽我命令做事,!”
“YES SIR!”
無線電收到多人回覆,確認命令。
韋學禮停了一停,再三地嚴肅認真交待,“你們記住,首先要顧著市民,千萬不要亂開鎗。”
聽得出他的語氣,也有幾分謹慎。
本來警務處對警員用鎗標準極為嚴格,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一直要求使用最低限度武力。
警員每次拔鎗或開鎗後,都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向部門的主管長官提交首份資訊報告(FIR)。
這份報告要求詳細之程度,少則幾頁,多則十幾頁都寫不完,如無必要,大家都不想拔鎗。
尤其如今輿論環境並不友好,香港警方怕傷及圍觀市民,伏擊時儘量不採取大殺傷力的行動。
去年無線電視藝員高崗,被休班CID探員鄭沛錕當街鎗殺,更是引起了公眾的震驚和不滿。
香港警方為了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在半年前實施新規,嚴格規定警務人員使用配鎗。
例如警員執行公務時,配鎗子彈由12顆減少至6顆,休班的CID探員配鎗也要經上級同意。
如今現場已經發生了鎗戰,一旦有流彈傷及無辜的市民,哪怕韋學禮有天大的功勞,都於事無補。
不過其實哪還用他來提醒,普通的市民早就有經驗了,聽到鎗聲後,都躲避到其他地方去了。
韋學禮下樓後,他們毒品調查課科十幾個探員,都持鎗躲在各處掩體戒備,包圍著目標區域。
而被他們包圍的騎樓內仍然不斷的傳出駁火的鎗聲,顯然雙方依然還在激烈交火。
有一個年輕人急急走過來,此刻他的表情是十分難看,“韋sir,上面的情況不太妙呀。”
韋學禮抬起頭往上看去,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沙展,現在裡邊是什麼情況?”
何志東簡單地解釋說:“有七八個便衣男子忽然闖了進去,過了不久就發生了駁火。”
韋學禮臉上略顯幾分詫異,接著問:“搞清楚他們身份了嗎,是其他環頭(警區)的夥計嗎?”
何志東緩緩地搖搖頭,“目前還沒接到最新訊息,我看他們都是生面孔,不像是我們的人。”
韋學禮沒說話,但眉頭皺更緊了。
他們調查這個跨國販毒集團幾個禮拜,充分掌握了他們行程,就等他們交易的時候人贓俱獲。
今天正是他們的埋伏收網之際,卻不料別人橫踩一腳進來,徹底打亂他們的行動部署。
韋學禮當機立斷下達命令:“你馬上去呼叫支援,然後負責現場戒備,我帶幾個人去進去看看什麼情況。”
他從鎗袋掏出了自己的配鎗,檢查子彈,“B組隊員留下戒備封鎖,A組隊員全部跟我上。”
韋學禮帶著五個隊員由小巷的側門迂迴,小心翼翼地闖了進去,暫時還沒和匪徒遭遇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