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明清雙方的兵馬混戰在了一起,連續不斷地嘶吼聲、慘叫聲、哀嚎聲為這長久奔流不歇的揭陽江奏響了一曲悲歌。
作為渡河先鋒的千餘人很快就傷亡過半,但他們的犧牲不是沒有價值的,源源不斷的明軍在他們身後安然地渡過了揭陽江。
等甘孟煜帶著援軍趕到時,渡江先鋒部隊已然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要被清軍擊潰。
甘孟煜見狀當機立斷,大喝一聲帶著部隊就投入了混戰之中。
甘孟煜親自率士卒們對圍攻渡江先鋒部隊的清軍展開了反包圍, 他勇猛地衝在最前,僅僅只用了一輪衝鋒,便將清軍的包圍圈衝破,接應上被圍攻的先鋒部隊,迅速重新列陣。
在明軍重整旗鼓時,清軍也同樣再次集結, 見到明軍大部人馬殺來, 坐鎮中軍的王永譽迅速又調派了數個綠營增援。
雙方排列著整齊的陣列邊打邊緩慢地移動,戰鬥逐漸陷入了僵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對清軍越來越不利,每在此僵持一刻,就有越來越多的明軍從江對岸過來支援,王永譽看著焦灼的戰局心中揪心不已。
“讓八旗營做好準備。”,王永譽面色冷然地吩咐道,準備依靠著騎兵的衝擊來開啟局面。
很快,八旗騎兵們在王永譽的命令下開始繞道衝擊明軍的側翼,千餘八旗騎兵的衝擊還是很有威脅的。
在騎兵的衝擊下,明軍左翼的陣列很快開始變得混亂起來,雖然不斷有火銃手自發地射擊火銃予以反擊,但八旗騎兵的速度很快,損失並不大。
若不佔據地形優勢和絕對的火力優勢,那麼對付騎兵最好的方式永遠是同樣以騎兵回敬。
如雷的馬蹄聲從江邊傳來,見到清軍的八旗騎兵出動,抵達江岸的明軍騎兵營士卒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將馬具弄得妥帖就立刻被上官們呼喝著騎上戰馬。
隨著領頭騎兵軍官的呼哨聲響起, 近千明軍騎卒迅速趕往戰場處馳援,很快與八旗騎兵開始接戰。
雙方追趕甚急,你彎弓我開銃, 互相在馬上射殺著對方,隨著距離逐漸拉近雙方又紛紛挺起長矛,拔出腰刀互相砍殺在一起。
八旗兵率先支援不住敗退,這一場景讓混亂戰場上的明軍們爆發出陣陣歡呼聲。
騎兵營的勝利大大激勵了明軍計程車氣,他們挽住頹勢,身上再次恢復了力氣,手中武器再次揮舞著向對面的敵人砍去。
與此同時,仍有源源不斷的明軍部隊來援,依次投入戰鬥,清軍的陣線幾乎在瞬間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士氣也在飛速下降。
“將軍,前面的弟兄們快撐不住了,請速速發兵增援。”,圍拱在王永譽周邊的清軍將領們紛紛出言相勸。
王永譽的雙眼遠眺著遠處的戰場,沒有立刻回答他們。
雖然王永譽此時的臉色十分淡然,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冷肅,一副大局盡在掌握的樣子。
但其實他的內心十分惶急,在福建被明軍打敗追趕如喪家之犬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這回憶不斷吞噬著他的勇氣和意志。
王永譽原本並不覺得在再次面對明軍時會產生恐懼, 但事實證明他確實害怕了。
出身於官宦世家的王永譽從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戰爭, 他的父親乃是清廷的第三任兩廣總督王國光。
他還記得自己從童年到青少年時隨著父親一同輾轉各地上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