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有一次他有事兒乘火車去新疆,出發的時候有些低燒就沒在意,帶了一包感冒藥和一根溫度計就上車了。
誰知走到半途病情加重,一度燒到了四十度,嘴巴里全是泡。吃藥只能臨時退燒,藥效一過溫度就升上去了。
半途下車幾百塊的車票錢就浪費了,而且這種高燒起碼要一個星期才能退。醫療費加上住宿伙食費,沒有幾千塊下不來。
當時他窮啊,根本就捨不得這個錢。
而且事情也著急,沒這麼長時間給他停下治病,就想著吃藥熬一熬吧。
就不停的吃退燒藥,結果三天的藥被他一天就吃完了。
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就去求助了乘警,結果人家告訴他什麼都沒有。
當時他有多無助就不用提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
後來沒辦法只能不停的用涼毛巾敷額頭,因為害怕睡著昏死過去再也醒不過來,一路不敢睡覺,強撐到了目的地。
下車的時候他人都是飄的。
當時天還沒亮,他勉強打車找了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診所。
當時診所醫生都驚了,趕緊給他做了血檢,所幸沒有什麼併發症。
只能說他很幸運的碰到了好心人,那個醫生把針掛上之後把自己休息的床讓給了他,一直守著他。
醒來後那個醫生已經換班走了,但透過另一個接班的醫生叮囑了他很多話。大意是讓他注意身體,這樣很危險什麼的。
當時他的眼眶就溼潤了,一方面是心酸,一方面是感動。
這件事情實在太深刻了,他始終沒有忘記。
他永遠忘不了當初自己在火車上經歷的一切,一度在網上請願給火車上配一個醫生吧。
哪怕是水平差一點的呢,實在不行多放一點常規藥物用來給人應急也可以啊。
可惜,他人微言輕,提議都是石沉大海一點水花都沒有。
(這是本人的真實經歷,發生在一七年,永生難忘。)
現在他有這個能力了,自然要把這個前世沒能實現的理想給落到實處。
李世民本來還認為這個提議完全是多餘的,想要反對,然而當他看到陳景恪那複雜的眼神之後愣了一下。
那眼神所包含的感情太複雜太真實了,就好像陳景恪親身經歷過那種困難一般。
雖然他不解這是為什麼,但也沒有多問。
只是把已經到了嘴邊的否決換成了贊同:“景恪有一顆仁心,好,你的這個提議我同意了。”
陳景恪發自內心的感激道:“謝聖人。”
從此以後大唐所有的載人火車都會設定一節醫療車廂,裡面配備有至少一名醫生,各種治療常規疾病和應急的藥物齊全。
隨著華夏文明在全球的推廣以及火車的普及,這個規定也成為了世界性的標準,凡是載人火車都要設定醫療車廂。
這個規定挽救了無數人命。
只是今天陳景恪和李世民的談話並沒有被記錄下來,後世人並不知道是誰先提出設立醫療車廂這個建議的,只以為本來就應該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