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站在路邊對一個正在修房子的人問道:“這位郎君,我看好多人都買了新衣服,為何你沒買呀?”
那個人笑道:“怎麼沒買,買了。這不是修房子嗎,怕弄破了就穿這身破衣服。”
陳景恪恍然大悟,道:“是個好法子,近兩個月這裡的變化很大啊,我都不敢認了。”
那人一聽也興奮起來,道:“可不是嗎,都要感謝紫霄觀的陳真人啊。要不是他,哪有我們的今日……”
“他從我們這招工,還給我們發紡車……”
那人把紫霄觀做過的事情詳細的講了一遍,期間難免添油加醋,總之在他嘴裡紫霄觀就是神仙場所。
孫思邈就是活神仙,陳真人就是小神仙。
“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為兩位真人立了牌位,早晚三炷香……”
“聽說小小真人也降生了,我們也想給他把牌位立上,只是聽說還沒有取姓名只能作罷。”
“不過我們每天也都有為他祈福,希望他能長命富貴……”
陳景恪更是目瞪口呆,這玩意兒不是給死人立的嗎?你們確信是在保佑我們嗎?
不過有一說一,心中真是充滿了成就感。
李承乾這更加的沉默,這個人的話帶給他的衝擊力實在太大了。
陳景恪真的為這些人做了什麼嗎?既沒有給他們一文錢,也沒有給他們一粒糧食一寸布。
只是給了他們一份工作,給了他們一個靠自己雙手去奮鬥的機會。
可就是如此,這些人卻依然把他高高的供起。
這時他腦海裡再次浮起陳景恪方才的話:百姓們不怕苦,怕的是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
也不需要給他們任何東西,只要為他們下滑一條路,即便這條路充滿荊棘,他們也能勇敢的爬上來。
似乎為了印證這一番話,那個人繼續說道:“以前我們想賣力氣都沒有機會,人家一聽我們是貧民窟出來的,直接就給攆走了。”
“我有一個兒子便是活活餓死了……只有紫霄觀陳真人把我們當人,給了我們賣氣力的機會。”
“現在我們靠紡線有了一口飯吃,這都是拜陳真人所賜……”
“我們想報答他,只是能力有限,只能立牌位稍稍表達心意。”
李承乾依然保持沉默,心中卻百味雜陳。
這些人所求不過是有口飯吃,這是何其卑微的願望啊。
可即便這卑微的冤枉,對之前的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奢侈。
他並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那種皇太子,也見識過各種疾苦,自己更是在城南開了一家孤獨園。
可身為太子他難免帶著高高在上的心態,很少會去傾聽這些窮人再想什麼。
或者聽了也不會真的放在心上。
他從小受到的就是精英教育,民不過是工具而已。
只要能保證大多數‘工具’的存活,剩下那一小部分其實是無所謂的。
如果‘工具’不聽話,直接派兵過去殺掉,再從別處遷徙一批‘工具’來即可。
‘仁’的物件也不是民,而是士族權貴階級。
即便是李世民說出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樣的話,把民的重要性提高了好幾個等級。
可在實際施政的時候,依然沒有完全脫離這種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