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既然加入戰局就必然不願意見到這種局面的出現,他們和佛教結盟並不奇怪。”
李淳風接話道:“儒家或許不會反對老子化胡之說,也不敢反對,但也僅此而已了。”
“如果我們想繼續對佛教施加壓力,吞併他們的勢力,儒家很可能會出手。到時候兩家連手,我們也討不了好。”
田仕文也皺眉不語,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眼見氣氛又冷了下來,陳景恪反問道:“為什麼要等著儒佛結盟?我們也可以找儒家結盟啊。”
眾人愣了一下,沒想到他會提出這樣的意見。
李淳風卻搖頭道:“難,我們太強了,儒家會害怕的。且我們好不容易才取得現在的優勢,白白分給儒家好處,想來很多人都會反對。”
陳景恪毫不留情面的道:“貪婪。”
李淳風苦笑道:“確實貪婪,可若不貪婪咱們又怎麼會坐在這裡。”
田仕文一直沒有說話,不知道在思考什麼。
武舒自然是無條件支援這家男人的,道:“如果我們紫霄觀貪婪,現在咱們就不是這樣坐著談話了。”
李淳風也被懟的無話可說了。
確實如此,以紫霄觀的地位如果野心大一點,完全可以先整合那些小教派,再回頭對付他們這些大派,成為實權領袖。
到那個時候大家的身份就不再是盟友,而是主屬。
稍稍報了一箭之仇武舒心中很是舒坦,問陳景恪道:“真人,您說和儒家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呢?”
陳景恪斟酌了一下道:“世俗歸儒家,信仰歸道教。”
李淳風馬上說道:“不行,世俗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若我們把這些讓出去,以後就將受制於儒家。”
田仕文也終於表態道:“此法無異於倒持利刃,萬不可行……”
不過他話鋒一轉,又道:“不過真人所說的和儒家結盟之事我是同意的,只不過條件有所更改。”
陳景恪高興的道:“哦,不知道你有什麼想法?”
田仕文說道:“第一我們不吞併佛教,只需要讓佛教承認老子化胡即可。第二和儒家一起對佛教經文進行修改詮釋,使其徹底華夏化。”
“到那個時候佛教依然會存在,依然會在信仰上和我們道教競爭,可這種競爭就屬於華夏文化內部紛爭了……就好比我道教當年的南北之爭一般。”
南北朝時期,因為政權南北分裂,道教也被分為兩部分。一為北方道教,一為南方道教。
雙方都有能人產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可謂是各具特色各有擅長。
國家一統之後,南北道教也是出現過很長一段時間摩擦的。但不論南北道教,思想的根基其實都是正一道。
所以即便是有紛爭,也並不是很激烈。
經過幾十年的融合,雙方互相吸收對方的優點再次迴歸一致,再無南北之分,只有不同的教派。
田仕文的意思眾人也看明白了,並不是放棄了吞併佛教,而是把時間線放長一點。
先確定佛本是道,然後在慢慢的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融合,最終融為一體。
儘管這個計劃太過於理想化,不過眾人卻都沒有反對,主要是他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只能試一試。
所以李淳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表態道:“佛教實力雄厚,想要一口吞併他們確實很難,逐步蠶食或許才是最好的辦法。”
陳景恪也說道:“不錯,田觀主的想法我同意,就照這個方法來試試吧。誰去接觸一下儒家的人,問問他們的意見。”
田仕文把目光看向了李淳風。
李淳風主動道:“儒家並沒有的領袖,不過孔學士乃孔子嫡傳,在儒家的話語權很重,我可以去找他交流一番。”
陳景恪說道:“好,此事就交給你了,儘快取得孔學士的意見。”
要談的事情差不多已經結束,兩人提出告辭。
陳景恪把他們送到門口,臨分別之際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問道:“李道長,太史局是不是有渾天儀的詳細圖紙?”
李淳風頷首道:“確有圖紙,乃前任傅太史令收集而成。”
陳景恪說道:“不知可否把圖紙拿來給我看看,我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