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和陳景恪之間的對話,很快就變成情報出現在李世民面前。
對於陳景恪的口出狂言,他雖然嘴上不停的滴咕放肆大膽,實際上並沒有真的生氣。
反而對長孫無垢說道:“觀音婢,你找了個好說客啊。”
長孫無垢笑道:“二郎您可別誇他了,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也就他和傻子一樣敢說。還好您心胸廣闊,換個人早就把他殺了。”
“哈哈,你呀竟說我喜歡聽的。”李世民很是得意,然後說道:
“青雀長這麼大都沒聽過這樣放肆的話,估計被氣的不輕。不過越是如此,這些話就越容易觸動他的內心。”
長孫無垢深以為然的道:“是呀,我也沒想到景恪會用這樣的方法。但願有用吧,我實在不願見到他們兄弟鬩於牆。”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一僵,道:“放心吧,我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然後就低頭繼續看情報,以此來化解尷尬的氛圍。
當看到‘士族也是以這樣的理由鄙視皇族的’這句話時,他心中的不愉快瞬間找到了發洩的物件,寒聲道:
“士族豪強,我要把你們全部摧毀。”
……
士族豪強手中有兩大資本,一是典籍的解釋權,二是土地和藏匿起來的人口。
李世民第一階段的計劃,就是搶奪人口。
雖然很多人都吐槽楊堅和楊廣父子倆,但有一件事情他們做的比李氏父子要強的多。
從楊堅開始就把士族豪強給摁的死死的,就連關隴勳貴的權力也被大大的約束。
就以人口而論,楊堅成功的把大多數人口,從士族權貴手裡搶了回來並分配土地,那才是真正的全民均田制。
百姓有了地,自然不願意給地主當佃戶,以至於士族權貴們空有土地卻沒有人耕種。
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身為國公之子,小時候要親自下地幹活的原因。朝廷把百姓都搶走了,他不幹活家裡的地就只能荒著。
楊廣前期其實一切都挺好的,只可惜到了中後期就開始失控,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士族豪強、關隴勳貴們趁著這幾十年時間,重新把一部分百姓藏匿了起來。
李淵沒當幾年太平皇帝就成了太上皇,就不說他了。
李世民登基後吸取了楊廣的教訓,對待關隴勳貴採用了安撫手段。但糾枉過正,過分的小心也讓朝廷失去了清查人口的能力。
他也只能用倡議的方法,號召大家釋放奴隸。有時候朝廷財政富裕了,還會花錢贖買一部分釋放。
從這方面來說,他這個皇帝當的屬實憋屈。
只能說,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生活在當下都擁有時代侷限性。
這些東西還是陳景恪穿越後,根據前世的歷史資料結合當下的一些情況得出的結論。
但陳景恪的出現給了他跳出時代的機會,分封讓他徹底降服了關隴勳貴,接著就是對士族出手。
李世民是個果斷的人,既然下定了決心就不會留手。
在十幾位大將赴任之後,他緊接著又對三十餘州的官吏進行了調整,這些州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和江南道。
山東河南是北方士族的基本盤,江南道是南方十二世家的基本盤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