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就知道拼音字母的事情,就連字典計劃他都很清楚,只是裝作不知罷了。
不過在見到玉韻注的時候他還是很高興的道:“景恪此舉將惠及萬民,功德無量也。”
陳景恪不無得意的道:“不敢不敢,一點微不足道的小成績。”
李世民故作好奇的道:“你是怎麼想到拼音字母的?”
陳景恪卻知道他的真實目的,藉機打探自己更多的情報。
對此他並不奇怪,且早就想好了應對準備, 道:“這拼音字母並非我憑空創造,而是根據西方大秦國的文字改良而來。”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道:“可是後漢書所載的西域大國?”
陳景恪道:“對,就是那個大秦,它的真實名字叫羅馬,距離大唐約有兩萬裡,也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他對羅馬的歷史瞭解也不算多, 只知道凱撒、屋大維、尼祿等幾個比較著名又有特點的君主。
但對於李世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當聽到凱撒、屋大維的經歷,眼睛裡露出嚮往之色:
“不成想蠻荒如西域竟也有如此英傑, 恨不能生在同一時代與之爭鋒。”
陳景恪提醒道:“羅馬可不野蠻,除了軍事在文化上他們也有很大的成就……西方文明源於古希臘,它只持續了六百多年就毀滅了。”
“它的文化被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個勢力繼承,主要繼承者就是羅馬……”
他又略微介紹了一下羅馬在文化上的成就,為了給李世民製造壓力,對部分地方進行了誇大。
李世民的表情果然凝重了許多,中原向來用俯視的目光看待周邊國家。除了國力因素,文化層面的碾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即便是曾經強盛一時的匈奴、突厥,照樣被視為蠻夷。
現在得知自己並不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衝擊比凱撒、屋大維的爭霸史還要大。
“沒想到西方竟然也有如此燦爛的文化, 若真如你所說, 那我中原有些坐井觀天了。”
陳景恪道:“不, 我們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的,陛下應該還記得後漢書對大秦國的記載,讚譽可是很高的, 甚至視之為同類。”
“只是司馬氏無能,使中原陷入曠日持久的戰亂, 再也無力向外。天長日久後人也就忘記了羅馬, 忘記了外面的世界。”
“直到陛下擊敗頡利重新打通向西的道路,我們才重新睜開眼睛看世界,然而現在外面的事情和以前已經有了極大的不同。”
漢朝和羅馬的關係很奇妙,互相仰慕視對方為唯一的同類,然後一起鄙視夾在中間的安息和貴霜等勢力。
當雙方的交通被掐斷之後,都會派出使者去尋找對方重新建立聯絡。
中原或許坐井觀天過,但絕對不包括漢唐。
李世民聽出了他的畫外音,連忙追問道:“你知道西方是什麼樣子的?快快道來,那個羅馬還在嗎?西方都有哪些強大的勢力和國家。”
既然開了這個口,陳景恪就沒打算隱瞞,告訴李世民外面的世界本來就是計劃的一環。
只有讓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威脅,才會有動力進行革新。
問李世民要來紙筆,畫出了歐亞大陸的形狀,再標註了各個勢力的大致勢力範圍。
“這是大唐……這是倭奴國……這是高句麗、新羅、百濟……這是薛延陀等草原諸多部族,這裡是蘇武牧羊的北海。”谷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