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陳景恪歉意的道:“這裡我要向大師道歉,用這樣無解的問題提問實在不該,還請大師海涵。”
“阿彌陀佛。”法琳鄭重的的道:“道友切莫如此,今日能聽到此三問老衲已獲益良多,若能再得孫真人指點老衲更是感激不盡。”
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對陳景恪的稱呼,把小道友中的小字給去掉了。
陳景恪可不是隨便道歉的,而是在釋放一個和解的訊號。
有人或許要奇怪了,別人都打到門口了你不打回去,還優勢局主動和解是什麼意思?
話不是這麼說的,佛道之爭非一日之功,也非爭一時之長短。他靠著終極三問暫時佔據了上風,但法琳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
對於這種天天都在思考佛道之辯的人來說,很快就能反應過來進行反擊,繼續爭論下去就是個沒完沒了。
今天是紫霄觀開觀之日,繼續這樣鬧下去不論他們輸還是贏,別人攪局都算是成功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見好就收,用終極三問告訴法琳我們是有真材實料的,你確定要繼續死磕?然後再丟擲橄欖枝進行和解把事情平息下去。
如果雙方能交化敵為友,那才是真正的完美破局。
而法琳的回答也表明他接受了橄欖枝,而且想和紫霄觀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得到想要的答案,陳景恪心情就更好了:“謝大師寬宏大量,現在我來說一下我對‘我’的思考吧。”
“‘我’是人的本心本性,可以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比如飢餓、寒冷、**、求生等。”
“本我是一切心靈力量的源泉,按隨心所欲原則行事,它不理會倫理道德和律法,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
“且它是本能是無意識的,甚至我們自己都很難意識到自己在被本我操縱。”
“自我是生活過程中從本我分化而來,沒有人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必然會受到世界的約束。當本我的要求與現實相牴觸而不能得到滿足時,便產生了自我。”
“自我的職責是在本我與現實之間進行調節,對本我的要求進行修改,使之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得到滿足。所以自我受“唯實原則”的支配。”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性中光輝的部分,是真善美。”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衝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管,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聽完他的回答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大多數人一臉茫然,什麼本我自我超我,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
一部分人,比如李承乾、杜荷之流則似懂非懂,感覺獲益良多,一時間又說不上來收穫了什麼。
只有極個別的人陷入了深思,比如孫思邈、法琳,比如養天祿、方明等,他們才是感觸最深的人。
但要說最震驚的還是孫思邈,別人都以為這是他傳授給陳景恪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這個弟子腦子裡到底都裝了些什麼啊。
陳景恪知道大多數人可能一時間無法分的清‘三我’,於是就做了一個比喻:“一個人快要餓死了,這時候有一個人施捨了他一碗飯。”
“本我會告訴他趕緊吃下去活命要緊,超我會告訴他不食嗟來之食,最終選擇要不要吃的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