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裡出來,陳景恪直接就回了道觀。其實他挺想在長安城轉一轉,親眼看看這個時代最龐大最繁華的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但紫霄觀初創眼下事情正多,實在不是閒逛的時候,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吧。
回到觀內,他沒有回自己的院子休息,而是馬不停蹄的找到養天祿:“跟我一起去外院看看。”
路上又對一個路過的小道童道:“讓庫頭張瑞廣去外院找我。”
紫霄觀分為前院和後院,前院是祭拜神靈的地方,後院是他們居住的地方。
但在後院後面還有一重單獨的院落,叫外院。是專門留出來建立學校以及作坊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給觀內道士的家屬居住。
這裡說一下,道士是不禁止結婚生子的,只有全真一系才禁止結婚生子。
外院和後院以高牆隔開,只留有一道門通行,非必要不允許隨便通行。
穿過這道門兩人來到了外院,陳景恪左右看看找到一處位於角落的房子道:
“明日將作監會送來十名工匠還有他們的家眷,把這裡收拾出來,前面作為作坊,後面作為他們的住宅。”
養天祿有些奇怪的問道:“不知道真人準備建立一個什麼樣的作坊?我好提前做準備。”
陳景恪沒有瞞他,就把印刷作坊的事情說了一下。
養天祿非常震驚,讚道:“真人此法真功德無量也,天下讀書人都要感念你的恩情。”
陳景恪笑道:“他們感不感謝不重要,把作坊建起來多印刷幾本道經才是正經。”
養天祿暗自搖頭,他覺得小真人還是太年輕有些本末倒置了,在讀書人中間積累聲望遠比傳播幾本道經重要呀。
但他也沒有多說什麼,等印刷術推廣開來讀書人受益之後,陳景恪也一樣會獲得聲望,只是早晚的問題。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作坊該如何建立運作,如何安置他們的家屬。
養天祿說道:“觀內道童太多,許多事情他們都做不來,不妨讓工匠們的部分家眷去觀內做一些雜務。”
“既能緩解觀內人手緊缺的情況,又可以讓他們多一份生計來源,不知真人意下如何?”
陳景恪自然不會反對:“你這個法子不錯,我同意了。不過一定要仔細挑選讓哪些人進去,不能讓壞人混進去了。”
養天祿笑道:“真人放心,我會親自盯著這件事情。而且這些匠人都是匠籍,娘娘既然把他們送了過來,想必也會把戶籍一起轉過來。”
“到時他們子子孫孫就都是我們道觀的人,只要不是得了失心瘋,是不敢生事的。”
陳景恪驚訝的道:“等等,什麼戶籍?什麼子子孫孫都是道觀的人?他們不是工匠嗎?”
養天祿知道他對大唐的情況所知不多,就把匠籍的事情詳細介紹了一遍。
聽過之後陳景恪先是驚訝,然後就是沉默。他知道古代有匠籍,也知道匠人的地位也不高,但怎麼都沒想到情況會惡劣到這種程度。
一句話,就是奴隸。
匠籍不允許種地、經商、出仕、行醫……甚至除了戶籍上規定的手藝之外,不允許學別的技術。木匠的子孫都只能學木工,鐵匠只能學打鐵。
他們的戶籍一般掛靠在工部、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等國家機構下面,給國家幹活領工資。
吃國家飯,聽起來是不是很棒?
然而事實上他們就是奴隸,除了國家分配的任務,本部門的官員隨時可以使喚他們。
不光是本部門,京中各家權貴有需要,也能一句話就能把他們叫走免費幹活。敢不去?隨便安個罪名就能讓他們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