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是皇帝,手下有的是一大幫子文人,只要他把意思透露出去,有的是人幫他去做。
只是他沒有著急這麼做,他想看看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小道童到底有多大能耐,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
關鍵是,他受夠了那群士族,想要引入另外一股力量攪混這池子水。
渾水摸魚,還有比他更擅長的人嗎?
陳景恪還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話已經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裡去了,這會兒他正在想辦法魔改西遊記後續情節。
如果單純的把西遊記當成一部神話故事來,就太暴殄天物了。
偶爾穿插一點他對道家的理解,嘗試性的丟擲一些新觀點和暴論試探一下外界的口風,才能利益最大化。
比如把《道德經》變成《德道經》,就是一次嘗試。
兩千年來,人們一直以為《道德經》就是《老子》,直到馬王堆甲、乙本《老子》出土才知道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老子》德經在前道經在後,非但如此,許多篇幅的順序也被調整了。
不要小看這個順序顛倒的問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好像是12345變成了52143,整套邏輯都會受到影響。
自從《老子》的這些順序被顛倒變成《道德經》,已經無人能理解老子的真意。
離老子本意最近的當屬魏晉時期的王弼王輔嗣,但他還是被《道德經》的順序給誤導了。
至於是誰有這麼大的能耐把《老子》變成《道德經》,已經不可考,只能推斷是在漢文帝之後發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從甲乙本里整理出了四篇佚失的文章,能讓人更完整的理解《老子》的本意。
可以說,馬王堆《老子》甲、乙本的出現,對中國哲學界的影響是顛覆性,尤其是對道家思想影響更大。
而熟知補完版《老子》的陳景恪,就掌握著這樣一個利器,可以說他對《老子》的理解超越了時代所有人。
但有時候並不是你先進就能獲得勝利,還要別人承認才行。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補完版的《老子》就相當於是暴論。
除非陳景恪帶人去挖馬王堆,否則一定會被主流文人視為歪理邪說。
他倒是想這麼幹,不光想挖馬王堆,還想挖睡虎地,還想挖三星堆……可現在也只能想想。
技術達不到,去動那些東西就是華夏文明的罪人。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先獲取足夠高的地位,再一點點把補完版《老子》的內容丟擲去。
用一個個的小暴論讓這個時代的人逐漸接受他的學說,然後再順勢丟擲最大的暴論。
西遊記只是一個小小的試探,《德道經》也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會有許多類似的小暴論。
反正西遊記表面上看就是一部不入流的神怪小說,裡面就算有些小暴論,主流文人最多也就是說一句扯淡,然後大機率不會當回事兒。
但西遊記這個故事的影響力前世已經得到過證實了,看的人多了,總會有一部分人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