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山中的隱士將庵中生長的柏子茶、松花菜拿出來招待諸葛丞相。
聽聞庵後的泉水解開了麾下蠻卒的毒症,諸葛亮嘖嘖贊言南疆的地理風情不同於中原其他地方。
聞言,坐在對面的隱士告道:“此間蠻洞多毒蛇惡蠍,柳花飄入溪泉之間,水不可飲,但掘地為泉,汲水飲之方可。”
此山隱士又對諸葛亮信口談論起了周圍的山林江水,對一些中原人士鮮為人知的要事一一告知了諸葛亮。
《仙木奇緣》
諸葛亮將身後侍立的衛弘叫到跟前來,仔細地聆聽著此山隱士的教誨,好彌補到他的南疆全圖上,日後傳入中原,好教人知曉南疆的一些禁忌之處。
大半個時辰過去,此山隱士已經說的口乾舌燥,便揮了揮手說道:“大半都說了,只要漢軍避開這些忌諱之處,便能無虞了!”
諸葛丞相點了點頭,隨後又想起了古廟老丈的話,便開口向坐在對面的隱士求取薤葉芸香,願意拿出千金及若干珍寶奉送給對方。
隱士搖了搖頭,對諸葛亮的饋贈絲毫不為其所動,只是大手一揮,豪邁地對諸葛亮隨行前來的眾士卒說道:“爾等可盡意採取,各人口含一葉,自然瘴氣不侵。”
諸葛丞相內心感動不已,覺得進入南疆以來所遇到的不盡是孟獲此等不識時務之輩,古廟的老丈、眼前的老者都是心無旁騖、隱世修行的得道高人。
聽著老丈的中原漢話說得不錯,諸葛丞相便站起來揖拜詢問隱士的家世姓名,日後南征得勝而歸,好奏請朝廷為其請功。
隱士站起來將諸葛亮扶住,似笑非笑地說道:“某乃孟獲之兄孟節是也。”
諸葛丞相愕然,沒有想到眼前這看上去清淨無為的隱士,竟是那桀驁不馴的孟獲之兄?
似乎是對諸葛丞相的這番反應早有所料,孟節風輕雲澹地解釋道:“丞相休疑,容伸片言。某一父母所生三人,長即老夫孟節,次孟獲,又次孟優。父母皆亡。二弟強惡,不歸王化。某屢諫不從,故更名改姓,隱居於此。今辱弟造反,又勞丞相深入不毛之地,如此生受,孟節合該萬死,故先於丞相之前請罪。”
看著孟節彎下腰身,諸葛丞相趕忙扶起了他,搖了搖頭嘆道:“方信盜蹠、下惠之事,今亦有之。”
如此感嘆之後,諸葛丞相覺得孟節心附漢家,可以大用,便看著孟節說道:“吾申奏天子,立公為王,可乎?”
聞言,孟節卻搖了搖頭非常堅定地說道:“為嫌功名而逃於此,豈復有貪富貴之意!”
諸葛丞相便令衛弘將隨軍帶來的珠寶珍奇盡數搬了過來,用來饋贈高風亮節的孟節。
卻沒有料到,孟節堅辭不受。
諸葛丞相見此嗟嘆不已,只得敗興而回,感嘆孟節真乃南疆難得的高人,又再惋惜這樣的國士不能為自己所用。
諸葛丞相回到大寨之中,守前軍營寨的馬忠立刻上前稟報。
原來近日來,諸葛丞相召集了一批當地土人和漢軍工兵的隊伍四處掘地取水。
這支隊伍題掘下二十餘丈,但一直都是徒勞無功,地井內並沒有出現一滴水,一共掘了十多處,皆是如此。
軍心驚慌,流言四起,更有甚者散播這是上天示警,阻止漢軍繼續南征,一時之間,不免軍心頓時躁動起來。
諸葛亮已經從孟節處知道了乾淨的水源地,已經如何處理南疆的毒泉,早就胸有計策。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漢軍深入南疆,領略到了與中原迥異的風土人情,這種觸不到底的陌生異域,一旦遭遇些許挫折,軍心難免有所動盪。
但諸葛丞相安撫軍心的手段並不會直接告知他們,漢軍已經找到了水源,而是令衛弘築造高壇,準備祭天事宜。
半夜時分,一座簡單的祭臺搭建完畢,諸葛丞相召集諸部將士四周觀禮。
諸葛丞相親自踏上了祭臺,焚香告天道:“臣亮不才,仰承大漢之福,受命平蠻。今途中乏水,軍馬枯渴。倘上天不絕大漢,即賜甘泉!若氣運已終,臣亮等願死於此處!”
儀式持續了小半個時辰,祭祀禮儀完畢後,只是周圍的夜風大了一些。
諸葛亮歸帳之後,便招來張毣,令其率領伙頭營,直接和衛弘前往泉池取水。
漢軍得到了甘泉,水源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於是諸葛丞相召集了後續的漢軍匯合。
三軍到齊之後,安然由小徑直入禿龍洞前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