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時,有相府小吏來報,言鎮東將軍趙雲請見丞相。
諸葛亮一笑:“看來此戰確實是天佑大漢,子龍一來,文儀公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揮了揮羽扇,就讓人將趙雲帶進來。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的趙雲雖然年過半百,但身姿神態不遜於當年長坂坡之時,此番乃是著甲胃來見丞相諸葛亮:“聽聞丞相將要親征南疆,某特來請命為領軍主將!”
諸葛亮站起來,親自扶住了趙雲的手臂,說道:“征討蠻方一事重大無比,若是有子龍來助,吾便有十成把握了!”
趙雲意有所動,與諸葛亮對視一眼後,默然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先帝時的五虎上將,唯獨只剩下他一位在世,大丈夫當縱橫沙場,馬革裹屍,而不是待在這安逸的成都城內尸位素餐,混吃等死。
若能為先帝的遺志,燃燒盡自己生命的最後光熱,他趙子龍願死無悔!
諸葛亮直接說出了對趙雲的任命:“拜鎮東將軍趙雲為大漢徵南軍的大將,總督兵馬!”
趙雲筆直地站在諸葛丞相的面前,挺拔的身姿像那杆陪他征戰大半生的龍膽亮銀槍,他目不轉睛地聽完諸葛丞相的任命,然後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對著諸葛亮抱拳……
“子龍,領命!”
身姿之氣宇軒昂,一如當初先帝帳下時的模樣。
諸葛亮點了點頭,時光荏冉,當初先帝帳下的人物逐漸凋零,但趙雲仍舊是那個被先帝稱讚“一身是膽”的子龍。
諸葛亮收回目光,轉過身來瞧著眾人問道:“諸君可有其他之議?”
瞧著其他人都沒有話說,最後還是王連站出來回道:“數年以來,兩川之民,猩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又幸連年大熟,老幼鼓腹謳歌,凡遇差徭,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可傾力助丞相南征!”
聞言,諸葛亮對王連手扶羽扇作揖道:“有勞文儀公了。”
王連拄著鳩杖緩步上前,看著諸葛亮的目光早已經是淚眼婆娑:“老夫這副殘軀實在不爭氣,半年前還能心有餘力地求任南中,但現在……只能盼著丞相早日凱旋成都了。”
諸葛亮深有感觸地朝著王連點了點頭,十分鄭重地說道:“亮,必不負文儀公所期也!”
……
……
犍為郡,武陽城。
尚不知成都城內發生了何等光景的衛弘,已經在武陽城內待了半月有餘。
好在這一趟沒有白來,最終得償所願,犍為太守王士和李豐答應借給衛弘五十萬石的糧食。
聽說這件事還傳書信給了鎮守永安的李嚴,這位不苟言笑的大漢尚書令回了一個“允”字。
得到了李嚴的授意後,王士和李豐便再無推辭,直接對衛弘許諾秋收之後,便輸送五十萬石糧食進入南中。
但李嚴也提出了一個要求。
至於是何要求,李嚴並未說明,只是說日後時機到了,自會對衛弘提出要求。
都來借糧撲滅近火的衛弘,哪裡還算計李嚴日後會提出什麼要求呢?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衛弘想也不想地就把這件事答應了下來。
眼瞧著這樁事已經達成所願,衛弘打算去城外的百里蘭生母墳前祭拜一番,就試著押送一批五千石的糧食運送到益州郡去。
就在這時候,朝廷的訊息就傳來了犍為。
“諸葛丞相併鎮東將軍趙雲,將要親自率軍奔赴南疆進攻南蠻孟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