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對建奴終戰的序幕由他拉開,這由不得李自成不激動。
更讓李自成激動的,是他這一次的決定所引起的戰場北移完美的符合了天啟帝所說的一句話。
“打仗最好還是在國土之外!火焰鮮血屍骸固然可以讓土壤更加肥沃,可是刀兵和火焰炮火,以及大量屍體腐敗後的疫病,都會讓一片土地短時間內無法使用。”
在蒙古人,在建奴的地盤上打仗,對於大明而言,是雙贏。
畢竟天啟帝所謂的雙贏,就是同一個人贏兩次。
吳三桂也回過了神來。
好傢伙,這是參與大事件了?
只要建奴接下來正如李自成所說所判斷的,朝北進攻,那麼天啟帝絕不會錯失戰機。
伴隨建奴在寧遠直到錦州的遼西道沿線全面潰敗之後,整個遼地的建奴主力都縮在了錦州。
也就是說大明的主力推到哪裡,大明的後勤就能夠跟到哪裡。
畢竟遼地此時最不缺的就是和建奴有著血海深仇的遼民。
有著天啟帝親征的這個大山壓著,負責後勤的人也不至於太過窮兇極惡,太過壓榨民壯。
君不見從京師到山海關,再從山海關到寧遠的糧草軍資所謂的火耗,已經比以前要少了三四成了麼?
足斤足兩足額的糧草軍餉發到了手,大明的將士們才更願意赴死賣力。
這一切的原因,還得是天啟帝這個皇帝將他的權柄用到了極致,用殘酷嚴厲的手段壓制,才做到的。
然而,這就夠了!
對遼地百姓而言,吃得飽,有衣穿,他們定然會勠力同心去運送物資,將遼西道弄的熱火朝天。
因為對於其他民夫而言,遼地那看似惡劣到無以復加的天氣,對於遼民其實也沒什麼太大大不了的。
在吳三桂看來,只要糧餉足夠,後勤能夠保障,大明的戰士能夠為天啟帝打到天盡頭!
雖然說李自成讓老紀帶走一半收穫的戰馬去放生在女兒河畔,讓吳三桂有點心疼。
可吳三桂也不是白痴,吳三桂很清楚,如果不捨得這點損失,建奴又不是傻子,他們可不一定會真的相信是蒙古人下的手。
畢竟,明軍雖然在建奴眼中還在寧遠望海臺塔山沿線,可是這不代表明軍無法抵達錦州界內,截殺阿敦。
甚至這一切都得速戰速決,就連收拾戰場都得儘快。
因為誰都不知道,建奴什麼時候會來下一輪的斥候。
吳三桂還在眯眼思索,可李自成卻大大咧咧的從一個明軍士兵手中接過了那隻死透了,已經都凍硬了的海東青。
砸吧砸吧嘴,李自成瞥了一眼吳三桂唸叨道:“吳老弟,你的箭矢,淬毒了嗎?”
聽著李自成的話,吳三桂下意識的說道:“沒有啊,我淬毒幹啥?那可是小爺我的獵弓!”
話剛說完,看著咧嘴笑著的李自成,吳三桂的肚子就不爭氣的“咕”了一聲。
摸了摸肚子,吳三桂結結巴巴得說道:“李百戶……你該不會……是想吃海東青吧?”
李自成雙眉一豎,擠眉弄眼道:“怎著?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