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地豪邁,倒也確實不以袁崇煥此時大唱曾經的紅巾軍軍歌為異,反而是伴著袁崇煥的高唱聲,跟著合了起來。
“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為韃虜作馬牛!”
嘹亮的歌聲,伴隨著逐漸放亮的天空,袁崇煥嘴角上揚。
雖然說自己是文人出身,也憎恨那為了騙過自己而編出理想鄉的皇太極,可是當一切都反應過來之後,袁崇煥卻依舊選擇了身為文人最擅長的招數。
拉幫結派。
伴隨著一碗碗的雞湯和一聲聲的咆哮,以及身為文人卻每戰都奮勇當先,手刃建奴的事蹟被遼民和這些騎兵們看到,袁崇煥的武勇之名,也逐漸在遼地開始傳播了起來。
而很自然的,黃得功帶出來的這些人馬,雖然說其中有著一百餘騎兵是跟著曹文詔從十三山殺回來,殺了個來回的,可是其他的那些人馬,諸如馬祥麟和吳三桂他們帶著的那些人,卻開始更多的是偏向起了袁崇煥來。
畢竟,吳三桂是祖大壽的侄兒,祖大壽是袁崇煥的簇擁。
而馬祥麟是秦良玉的兒子,秦良玉,是將袁崇煥視作盟友的。
之前的袁崇煥作戰雖然行事有方,卻心懷天真,不是一個能夠接受戰場,擁抱血與火的將領。
可是隨著袁崇煥覺悟之後,他就彷彿是化作了惡鬼一般,對建奴趕盡殺絕。
很多時候有些建奴明明是能夠留下來作為臂助誘餌使用的,卻也被袁崇煥選擇了直接砍死,剝掉盔甲武裝百姓,砍掉頭顱以備望海臺前樹京觀。
甚至在凌晨時分,袁崇煥還依舊亢奮的要求索敵。
一夜間奔襲了數個村落,斬殺了數百個建奴殘兵。
黃得功看看路線,心中稍稍估量了一下,就猜到了一個事實。
這一晚上的掩殺,袁崇煥不僅僅帶著他們越過了望海臺的地界,甚至……都殺到了塔山堡的地界。
天放亮了,那麼就是時候去望海臺,讓袁崇煥完成任務了。
這袁兵備看起來文文弱弱的一個書生,殺起人來的狠厲,甚至讓黃得功這個久進沙場之人都為之嘆服。
“袁兵備,咱們現在都已經快到塔山堡了,沒必要繼續向前,再向前的話,沒準就會遇到建奴的大股人馬。”
“咱們這三百餘人,是不夠建奴大股人馬打的。”
“回望海臺,好好休整休整,再折返寧遠,準備迎接建奴的下一波衝擊吧!”
黃得功輕輕策馬,來到袁崇煥的身邊一字一句說道。
身為文人中最拔尖的那一撮,袁崇煥被孫承宗和朝廷裡不少的東林大佬所推崇並非是沒有原因的。
其中最值得人稱道的,就是袁崇煥的學習能力。
學啥都快的天才,自然也就是容易陷入偏執當中的人。
明明昨兒才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的策馬作戰,可是袁崇煥在一晚上的時間裡,馬術嫻熟到可以和尋常的精銳騎兵並駕齊驅。
明明昨兒才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持劍殺敵,可是袁崇煥在一晚上的時間裡,就丟掉了自己的配劍,反而拿上了騎兵們對於步兵而言殺傷力最大的武器,長槍。
一杆三米多長的大槍,袁崇煥揮舞起來極為吃力,可是挺著長槍,騎著戰馬往人身上衝這一點,袁崇煥還是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