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祖大壽其實對曹文詔這個泥腿子出身的人,並不太看得上。
因為他們祖家,在遼東在寧遠根深蒂固,算得上世家大族。
加上曹文詔這傢伙向來是以武勇示人,祖大壽自然就預設了這個同樣是騎將的傢伙是個沒頭腦的莽夫。
可在今天,曹文詔的形象在祖大壽的眼中變得高深了起來。
不論是做人層面還是帶兵打戰這些層面,曹文詔都遠勝於自己這個固步自封的將門之後。
畢竟從曹文詔的口中,祖大壽可以聽出來,曹文詔對那小皇帝可以說是心悅誠服的。
甚至小皇帝下令讓曹文詔去死,在祖大壽看來,曹文詔也會想都不想直接去執行。
畢竟出了寧遠之後,小皇帝的哪一次決定不是在玩命?
不僅僅在玩自己的命,更是在玩他們這些追隨者的命。
祖大壽將心比心,他知道自己是絕對無法做到的。
別說跟著天啟帝衝向數倍於他們的敵人,摸到建奴的眼皮子底下這種活,就說和天啟帝他們一同深入敵後的這個決策,祖大壽覺得自己都無法接受。
而和自己截然相反的,則是曹文詔。
簡直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迷信了。
天啟帝做的任何決定,曹文詔都堅定的去履行,甚至還能身先士卒作戰。
今日曹文詔在宴席之上,主動給了自己這個機會,其中雖然說也有著一點考較自己有沒有能力的成分在裡邊,但是更多的,還是讓自己這個罪將有一個露臉的機會。
同為寧遠城中的老人,祖大壽又豈能不知道,袁崇煥麾下聽話的,其實就自己一個?
左輔也好,朱梅也罷,他們二人都是老油條了,哪能像自己一樣,這麼聽袁崇煥的?這麼尊崇袁崇煥?
給自己臺階,也同樣代表著曹文詔對袁崇煥的和解。
看著祖大壽,袁崇煥只覺得耳中祖大壽的話語,振聾發聵。
雖然說有著這樣的方法,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大明的將士被猛火油波及,可是建奴,同樣也是人命啊!
作為一介儒生,袁崇煥覺得,刀兵之死對於戰士而言,是應當的事情,可是若是死於水火之上的話,是不是有點有傷天和了?
建奴,也是人啊!
建奴的命,也是命啊!
不得不說,袁崇煥在這些時日裡和皇太極之間的書信交流中,也多少對建奴有了那麼一絲瞭解。
建奴之所以想要擴張,之所以要從白山黑水中殺出來,佔據這麼多的土地,就只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了而已。
在大明的治理下,活不下去了,那就反了大明。
雖然說袁崇煥知道建奴經常下來劫掠大明,也知道建奴總是玩降了叛,被打就降的事情,可是在對建奴有了一點憐憫之後,袁崇煥也就覺得,建奴總歸還是人了。
說到底,袁崇煥固然是個坐鎮一方很久了的老將,可是他到寧遠之後,卻正好趕上了一個相對安全相對和平的時期。
並沒有真的見到建奴對於大明百姓的摧殘。
反倒是在讀書之時,在關內之時,袁崇煥見多了大明對於異族的鄙夷和看不起。
讀書人的感性之下,讓袁崇煥對於是不是下死手這一點,有了懷疑。
得知猛火油,得知兵力強盛,得知寧遠城有足夠的兵甲糧草,對於大敗建奴有信心的是袁崇煥。
可是憐憫建奴,覺得建奴是人,以無道之法導致建奴死傷太重有傷天和的,還是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