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軍?”
聽著曹文詔的怒吼,曹變蛟眼中閃過一抹不敢置信。
作為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對於曹文詔的瞭解,自然是極深的。
甚至於就連曹變蛟的莽夫性格,兵形勢之道,都算得上是曹文詔一手引導。
然而曹變蛟萬萬沒想到的,是那個曾經披甲獨騎就敢直衝敵軍大帳的叔叔,此時居然選擇了撤軍!
可曹變蛟也同樣看到了曹文詔臉上流露出的不甘,以及曹文詔臉上的剋制。
軍中自有軍法,若是旁人,曹變蛟頂牛也不是一次兩次,可是當曹變蛟的上官是他的叔叔曹文詔的時候,曹變蛟卻選擇了壓下心頭的火氣和急躁,選擇了給自己叔叔一個面子。
看著曹變蛟的動作,曹文詔鬆了一口氣,曹文詔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這個侄子,二話不說提著他的雙刀,就衝上前去。
雖然說曹文詔比所有人都要想吃掉面前這支建奴步兵,可在這地勢之下,曹文詔沒有別的選擇。
想要保全實力,讓這一支千人隊可以在這白雪密佈的關外,發揮更大的實力,曹文詔只能選擇撤兵。
天啟帝留下的十六字方針中,可沒有說過要讓他曹文詔以少勝多,反而是天啟帝和曹文詔聊得話語裡,透露出來的都是一股子讓曹文詔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戰果的味道。
更何況這茂密的叢林中,是否還會有更多的建奴?
這也是曹文詔選擇撤兵的原因之一,有著大雪覆蓋的山林作為掩護,此時的曹文詔不敢去賭,更不敢冒進。
劉大刀作為昔日大明軍功赫赫,在軍中有著戰神之名。
可是劉大刀的隕落,可不就是因為輕兵冒進麼?
曹文詔很明白,自己這一趟出行,雖然說是輕騎,有著極強的機動性,想要補給,透過雪原中的獵物,也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可是同樣的,關外隨著高第一紙調令後,除了寧遠城外,就幾乎絕了人煙。
數年前,努爾哈赤大軍席捲遼東,這關外的數十座城堡全部淪陷,其中無數遼民化作了努爾哈赤的部下。
孫閣老至遼東後,本就因為薩爾滸之戰和渾河大戰元氣大傷的努爾哈赤二話不說棄地數百里,將這關外城堡再次讓給了大明,雖然說大明可以組織完整的關寧錦防線,可同樣的,努爾哈赤也得到了喘息之機。
如今努爾哈赤捲土重來,遼東大亂,遼東經略高第一紙調令,軍隊全部撤回了山海關,百姓苦不堪言,背井離鄉。
然而,百姓的遷徙,可不是說遷徙就遷徙的,先不說關內有沒有那麼多地,就說這寒冬之下,搬家都是個難事!
終究,也只有小部分的遼民回了山海關。
大部分的遼民,依舊滯留關外!
這也就導致了這數年修生養息的遼民,除了跑去和袁崇煥共存亡之外,或成了野獸口糧,或成了建奴俘虜。
所以如今的關外,曹文詔可以想到是一副什麼樣的局面,說一句在刀尖上起舞,毫不為過。
沒有援兵,沒有後勤!
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
稍稍握緊了手中的大刀,曹文詔把馬頭一轉,看著身邊的親信袍澤怒吼道:“兄弟們,跟老子走!敵眾我寡,建奴有山林為倚仗,我等騎兵不可能衝進山林裡和他們肉搏,此時交戰,太不明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