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老臣在家中翻閱先祖的手記時,老臣發現,安南接壤雲南,雲南乃是大明無數數之不清的藥材來源之地,那麼安南,也會有著合適藥材的土壤!”
“這是其一,安南有藥材!”
“其二則是安南之南,有占城國,和安南同為大明的不徵之國,然則卻為安南所欺,喪盡了大部分國土。”
“而占城國有稻,早在宋朝時,就傳入了華夏大地,雖說在江淮,湖廣多有種植,可是始終沒有達到書籍中記載的占城稻一年四熟,五熟的地步。”
“就連一年三熟,都得風調雨順!”
“如今天下天災不斷,陛下定遼東之後,正好可以以恢復交趾布政司以及為占城國復國之名,揮兵伐安南!”
“名正言順,堂堂正正!”
“至於那朝鮮李朝,還有那日本倭寇,老臣覺得,倒是可以緩緩!”
“倭寇離大明隔著海洋,加上神鬼妖風為助,不可輕易動兵,而朝鮮自古以來都以大明子國自居,兢兢業業,豈可因為一些官員通敵,而滅其國?”
聽著張維賢的話,朱由校不由聳了聳肩膀,的確,日本那邊,雖然說在明朝之前,大部分時間上對中原王朝還是挺恭敬的,可是也不是沒對中原產生過覬覦之心。
隋滅唐初,龍朔三年,在遣隋使那裡得到訊息,中原戰亂的時候,日本天智天皇一拍腦門,就派出了人馬登陸朝鮮,打算乘著高句麗和百濟攻新羅的機會,火中取栗,打上一場佔一片地,方便將爪子伸進中原。
結果四萬餘人,以絕對的人數優勢,被劉仁軌打了個大敗,往後幾百年,都不敢再往中原遞爪子。
元朝的時候,忽必烈兩次攻打日本,結果都因為大風導致無疾而終,日本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是被神靈庇佑的國家,於是心中被澆滅的小火苗,再次重燃了起來。
到了明朝,在明朝前期,海防看的比較嚴的時候,日本不敢冒小心思,可是到了嘉靖時期,進入了戰國時代的日本,產生了大量的破落武士,他們在海盜以及宗主的支援下,沿海侵擾大明,直到嘉靖後期,戚繼光,俞大猷等人,才平定下倭亂。
可是倭亂也暴露了大明戰力一日不如一日的問題,於是日本戰國時代剛剛結束,終結了日本戰國的猴子豐成秀吉,立馬就派人告訴朝鮮,我要借你們的路,去進攻中原。
朝鮮當然不樂意了,於是發生了頑強的抵抗。
然而朝鮮就被猴子秀吉帶著一幫和他一起終結了日本戰國的日本名將揍了個屁滾尿流。只能趕緊求大明爸爸支援。
於是萬曆帝派著李如松和麻貴,按著日本給揍了兩遍,差不多就給日本揍服了。
小心思再次熄滅了幾百年。
然而在史書上,在記載上,甚至在那些老人們的身上,見過了西化的日本,是如何在神州大地上肆虐的朱由校,又怎麼可能留下禍端?
要知道,現在的日本,可還是所謂的德川幕府時期,沒有經歷過明治維新的日本,還是奉信劍與刀,武士道的國度,加上德川幕府的統治黑暗,國力對比之前,可沒什麼太大的增加,正是貧弱之時!
所以該打,還是得打,什麼萬世天皇?到時候給扣個大秦叛賊徐福血脈,直接就能給踩到腳底下!
朱由校看了看張維賢,冷哼一聲道:“新城侯,朝鮮產參,安南產米,日本產銀。”
“朕,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