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7年的3月初春,南華帝國皇帝顏常武率領大軍到達維也納前線,受到了官兵們的熱烈歡迎,高呼著“皇帝萬歲,帝國萬勝”的口號響徹雲霄,聲浪遠遠傳到了白皮軍陣中,讓白皮們無不膽戰心驚,竟有一種未日到來的感覺!
皇帝馬不停蹄,視察各處陣地,檢閱部隊,所到之處讓官兵們士氣大振,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與白皮們大幹一場,既決生死,也分高低。
高官們驚歎皇帝的作用無可替代,堪稱是皇帝一身可抵百萬兵。
二皇子顏煜與總參謀長張家玉則慶幸沒有在去年發動總攻,明擺著皇帝到來後,南華軍的勝算更高。
在去年發動進攻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建功立業,滅國之戰,一旦成功,即可名垂青史,當時很多人都勸顏煜與張家玉速速進兵,不世之功也!
而且不進軍,也有壓力的,且不論耗費軍資巨大,萬一被白皮反攻成功,那是兵敗如山倒之勢,責任重大!
但顏煜與張家玉經過再三斟酌,終究沒有發動總攻。
張家玉認為:“奧地利人不可輕侮,進攻的時機沒有成熟,當年武安君白起對上紙上談兵趙括,以秦兵之強,亦等趙軍先動手。三國時晉滅蜀之後,都督羊祜亦未攻吳,待時機也!”
由他出面,一套套的長篇大論,眾皆不能說服他,悻悻而去,只等看他出醜,背後竊竊私語,言張家玉輸不起!
然而皇帝到來後,大集諸將召開軍議,稱讚張家玉老成持重,做好了二項工作,為大軍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會議在維也納郊外南華軍控制的一座村子召開,村子的風景不錯,古香古色的建築,綠油油的原野與遠處蔚藍色的天空交相揮映,山水環抱,山明水秀,這些白皮村子裡再無白皮!
所有的白皮都被抓走了,要不賣掉要不去填溝壑,無一倖免,戰爭的殘酷性可見一斑。
與會者有皇帝、顏煜與張家玉,伴駕大臣于成龍,包括以下各軍的軍官:
第二軍:祖可法、曹勳、袁宗第、高文貴;
第四軍:李來亨、賀藍、塔天保、張名振;
第六軍:李成棟、張能、田虎、張鼐;
第七軍:曾英、黨守素、柯永盛、郭天才;
第八軍:賀珍、顏田、楊彥昌、胡一青;
第九軍:劉文秀、祁三升、馬進忠、嘎勒丹拜;
第十軍:李定國、白文選、劉芳亮、馬惟興和察罕。
第十一軍:竇名望、馬寶、高必正、金聲恆。
上述各軍的老總們並不完全到齊,但大部分都到齊,畢竟皇帝駕臨,誰都想見皇帝。
隨此之外,還有御林軍,乃是從諸軍中選撥軍人充役,有八萬之數,多於各軍所屬的五萬人,
護駕的將軍王國璽、魏勇,以及著名的“三譚”即譚文、譚詣、譚弘也,他們本應在平行空間的南明中殉國,死於韃靼人的手裡。